72世象(1/1)

一叙?

晚饭桌上,孙睿鸣便把这事同董小南说了,董小南并不反对,替他收拾包袱。

“爹爹,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吗?”

孙睿鸣看看女儿,本想回绝,但心念一动,却点了头,又看着董小南:“你要去吗?”

“我?不必了。”董小南摆手,“外面的事,我不想搀和,就在家里替你好好地守着吧。”

“嗯。”孙睿鸣点点头,“好。”

“爹爹。”

“什么事?”

“这次咱们骑马去,好不好?”

“骑马?”

“是啊,皎儿想知道,那种快如风疾如电的感觉是什么。”

“好,爹爹就带你骑马。”孙睿鸣摸摸她的小脸蛋,异常爽快地答应。

次日清晨,孙睿鸣一早起来用过饭,带着皎儿骑上马背,径直往山谷外而去,一路上但见山川明丽,农舍俨然,男男女女于田间阡陌上行走自如。

按照约定,孙睿鸣一路行至浔阳关,方才弃了马匹,沿着高高的石阶一路往上,至台顶,却见康河王负手而立,正眺望着地链辽阔的锦绣河山。

听见孙睿鸣的脚步,他方转头看向他:“来了?”

“是,殿下。”孙睿鸣言罢,把孙漱皎给拉出来,“这是我的女儿。”

“见过陈叔叔。”

“好好好,”康河王大笑,从腰间解下块玉佩,递给孙漱皎,“这算是叔叔的一点见面礼。”

“多谢叔叔!”孙漱皎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揣进荷包里。

“世容呢?”

“他去镇上,有些事。”

“哦。”孙睿鸣点头,也不想多问,只安静地站着。

“三天前,我接到一条绝密的消息。”

“哦?”

“淮西军发生哄变。”

“哦?”

“淮西军是大景王朝控制淮西十四州的重要兵力,一旦,后果严重。”

“……现在下判断,尚言之过早。”孙

睿鸣还是那样冷静,“淮西十四州固然重要,但相对于地域广博的大景王朝而言,还是不足以动摇其根基。”

康河王不由笑了,抬手拍拍他的肩膀:“睿鸣,你总是跟他人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他人,总是巴不得我起兵,好跟着我分一杯羹,只有你,总是这样沉得住气,冷静地旁观着所有的一切,作出精准的判断。”

孙睿鸣没有言语。

“代先生呢?他怎么看?”

“世容他——”康河王刚要说话,后面传来代世容的喊声,“孙兄!孙兄!”

两人点头,却见代世容正一脸神采奕奕地登上高台。

“孙兄,好久不见。”两人先互相拥抱,寒喧,然后,孙睿鸣缓缓抽出身来,仔细看了看代世容的面色,“代兄,瞧你这一脸开怀,想来定然有什么喜事。”

“喜事也说不上,我只是预感,咱们的机会,很快就会到来。”

“怎么说?”

“淮西军,朝廷内人心动乱,各地百姓们流离失所,如果继续扩大,局面将很难形容……”

“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孙睿鸣脸上依旧一丝表情不改。

“哦?”

“我想,淮西军的兵变,在两个月时间内,必然会被朝廷镇压下去。”

“怎么说?”代世容一怔,脸上的笑意随即消失。

“淮西军兵变为了什么?”

“……”

“军饷?内哄?女色?”孙睿鸣走到栏杆边,抬手摁住石栏,“自来兵变所为,不外乎几种原因,如果是这样,问题很好解决。”

代世容屏住了呼吸。

“淮西军自元平二年后,军纪开始松驰,上层军官营私舞弊,下层士兵斗鸡走狗,吃喝赌无所不为,这样的军队,如何拥有持久的战斗力?你能——”孙睿鸣言罢,唇角淡淡挑起丝冷笑,“指望他们成

就什么事业?”

“孙兄,你说得对啊。”康河王过来,当胸给孙睿鸣一拳,“敏锐啊,尖刻。”

“自来常胜之军,必定纪律严明,更重要的是军心,军心齐,天下可荡,军心散乱,虽出师,也必败。”

代世容也沉默了。

他一直以为,孙睿鸣呆在山谷之中,必定不问世事,哪晓得他的目光,竟然还是那般——独特。

“如此说来,大景王朝还是会……”

三人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接着青烟直腾上半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什么?”

孙睿鸣凝目望去,没有言语。

“如此说来,大事不可为?”

“不——”孙睿鸣将手一挥,“恰恰相反,我觉得,大事可为!”

“怎么说?”

“问题的关键,不在淮西军,”孙睿鸣抬手,指向京都的方向,“据你们看来,当下的朝廷如何?”

“朝廷?”

“是,”孙睿鸣眼里闪过丝戾光,“搞清楚自己的对手是谁,才能百战不殆。”

“朝廷?”

康河王和代世容面面相觑。

“心里明白,但是不敢说,对吗?”

“睿鸣,这——”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怕,就不要做。”

“怕个屁!”康河王不禁脱口骂了一句,“老子是那种人么?”

“殿下,睿鸣从来没有怀疑过殿下的诚意,只是殿下,如果能花最少的代价得到成功,我们——”

“这句话,你已经说了很多年……”

“那么殿下可是不耐烦了?”

康河王沉默。

对于一个胸怀壮志的男人来说,大约最不愿见到的,便是如此消磨时光吧。

“殿下是想出师未捷身便死,徒落他人笑柄,还是最后功成天下,握九鼎于手呢?”

康河王还是沉默,只是垂在身侧的手臂轻轻地颤抖着,说明了他真正的心意。

“殿下自二十六岁起事,到

如今十年过去,却一事无成,又见各处年轻后辈并举,故而心中慌张,欲图快就,是也不是?”

“可是殿下想过没有,贸然举旗后果是什么?”

“我听你的。”康河王最后如是答道。

“甚好。”孙睿鸣点头,“其实殿下比起其他潜伏的英雄,已然具备极多的优良条件,殿下为何会失去自信呢?”

康河王笑了。

“所以,不入局,且旁观。”

“好。”

两人相视而笑。

三人一同在关下的酒楼里吃过饭,又在城里转了一圈,果见百业和从前一样,男女百姓们该做什么,依然做着什么。

康河王这才对孙睿鸣的话感到心悦诚服,同时也感觉到一股沉甸甸的压力——倘若大景王朝一直这样,那自己可还有机会?

孙睿鸣瞧他一眼,已然明白他的心思,可却不想深劝,他倒是是宁可见大景王朝再有一番兴盛之治,让百姓们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百姓们安居乐业,自然人心稳定,各处的刀兵战祸自可消泯,他们虽无用武之地,但做个太平富家翁,却也绰绰有余。

两日后,三人在关口处分手,孙睿鸣再次劝康河王千万小心忍耐,这才携着女儿离去。

“爹爹——”经过一条河时,孙漱皎忽然惊喜地叫起来,“我要坐花船。”

孙睿鸣抬头看去,见那河上果然泊着一只只花舟,他便带着孙漱皎沿着石梯一路下到河里,付了船家钱,上了一只花舟。

“客官,您坐好咧。”船家招呼一声,摇动橹桨,船儿慢慢地朝前驶去,其余的花舟也从旁边驶过,孙漱皎十分地开心。

忽然,船外“哗啦”一声水响,复又静寂。

“爹爹,有人,有人落水了……”孙漱皎失声低呼。

孙睿鸣刚要起身跃出船舱,船老板却转过头来朝他使眼色:“客官,您别管

这事。”

“嗯?”

“爹爹——”孙漱皎焦急地扯扯他的衣衫,孙睿鸣再没有多想,飞身掠出窗外,把那落水的女子给救了上来,哪晓得刚刚落回自己船头上,对面的花舟上便跳出来十余名打手,个个手拿武器,为首者恶狠狠地喊道:“哪来的,你?敢管咱们知府大人的事儿?”

“知府大人?”孙睿鸣把那女子放到甲板上,方缓缓站直身子,“既然是知府大人,更该爱民如子,如何在光天华日之下,做这等迫害人民的勾当?”

“咦,你这小子,”一个愣头青嘿嘿冷笑,“说话的口气倒不小,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孙睿鸣不为所动,低下头去查看女子的情况,见她脸色发白牙关紧咬,遂一掌摁在她的胸口上,缓缓输入些内力,迫使她缓缓吐出水来。

对面的人叫器了半天,倒也没动真格的,就那样眼睁睁地看着孙睿鸣的小舟驶远了。

船老板身上却出了一身大汗,他不由抬手连连抹着额头,连声低呼:“好险,好险。”

不多会儿,女子醒来,睁眼看着天空,半晌发出一声惨呼,扑到船边。

直到她的情绪平静下来,孙睿鸣才淡淡地道:“姑娘,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遇着什么事,你且好好说来。”

那女子怔了许久,方才转过头来,看着孙睿鸣。

“怎么?”

女子低下头,双唇紧闭,始终不言不语,孙睿鸣也不多问,侧头看着对面的风景。

花舟很快靠岸,孙睿鸣让小漱皎先下船,自己俯身去扶那女子,哪知对方却不理会他,自己站起身来,跌跌撞撞下了船,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

这也奇怪,好端端救了她的命,倒不受待见,幸而孙睿鸣不理论这事,带着孙漱皎依然往前行,父女俩穿过闹喧喧的集市,寻了家客栈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