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三十五章 一切为了胜利(1/1)

武清,凤河。

知县郑楷看着即将出行的百姓,眼眶湿润,喊道:“为了北伐大业,为了子孙后代的和平,诸位,拜托了!”

“县太爷,走了。”

农夫王九推起独轮车,肩膀上搭着汗巾。

“走了,大家抓紧,镇国公等着我们,北伐大军等着我们。”

里长陈涟扯着嗓子喊,挺起胸膛,胸口上佩戴的大明徽章极是显眼,一脸骄傲,充满干劲。

为了这一枚徽章,自己可是说破了嘴皮子,说动了最固执、最难缠的婆娘,准她们放自家男人服徭役,甚至这脸都差点被抓破相……

好在,男人终究是男人,再懦弱的男人,也不能被人戳脊梁骨。

国难当前,不去为耻!

你不去,耻不耻?

你家不出一个人,耻不耻?

你连婆娘都管不了,耻不耻?

大家都是老百姓,谁他娘的没干过啥都没有的徭役,可哪次不是说好的给多少米,结果都说被吃光了的?

像是镇国公这般直白地告诉所有,就是没钱也没粮拿,光明磊落的令人佩服,就冲着镇国公“顾青天”的名头,咱们也需要去一趟。

郑楷看着浩浩荡荡离开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对身旁的周长乐道:“如此多青壮外出,接下来的夏收可就麻烦了。传令下去,让所有留守的老人、里长、甲长来一趟。”

周长乐心忧不已:“他们来,也无法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召百姓服徭役,真不是时候。”

郑楷无奈:“镇国公也清楚不是时候,可我们总归要以大局为重,早一日在草原上筑了城,将士们早一日安心,否则,茫茫草原毫无遮拦,总提心吊胆骑兵袭击,将士疲惫,如何能维持战力?”

“眼下,我们需要组织起来剩下的劳力,并鼓励妇人。这个时候,就要告诉妇人,这个家,要靠她们顶起来了。另外,对于孤寡之家,没有劳力之家,则安排亲邻协助……”

顾正臣抽走了绝大部分青壮,留下的便是一个烂摊子。

烂摊子,那也要咬牙收拾出来。

房山。

郭氏将东西放在推车上,冷着脸也不与郭四六说话。

郭四六挠头:“不就是一茬粮,你能收多少是多少,等明年咱再努力,饿不死就行。可草原上等不了啊,里长说得明白,将士们没个城,咱们就要打败仗,以后元军还会来。”

郭氏转过身:“元军来来,十几年了他们过来吗?就知道元军,关我们小民什么事。”

郭四六气得不行:“你这婆娘,咋就不知好歹。”

“稀奇了,郭四六,你也去服徭役?咋滴,你家这位当真能如此深明大义,照顾大局?若是如此,那我可要给她磕个了。”

王腊五笑呵呵地走了过来,调侃着。

郭四六看向王腊五,你他娘的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再折腾下去,我还去不去了?

郭氏不给王腊五面子:“我让他去,来,你磕个。”

王腊五错愕:“郭大娘,你不能坑我啊。”

“是不是男人,说话都不算数?”

“我磕!”

“啥?”

郭四六都傻了,盯着王腊五。

王腊五没开玩笑,放好车之后,竟走至郭氏面前,扑通跪了下来。

郭氏再要强,也没想过这种场面,赶忙避开,慌乱地说:“我,我只是给你说笑,你怎么真磕了?”

毕竟,男儿膝下有黄金。

王腊五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转了方向对着郭氏:“郭大娘一直是嘴上不饶人,内心却良善得很。这次准郭大哥服徭役,便知是个心胸宽广的,郭大哥年纪比我大些——”

“服徭役时我来照顾他,只是我家婆娘、儿媳身子骨不如郭大娘,王家男人都要去服徭役,也没个人照料。万望郭大娘闲暇时,照看他们一二。”

郭氏紧张地回道:“都是邻里,应该的,你快起来。”

王腊五这才起身,拍了拍腿上的尘土。

这一跪,是男人的托付。

没办法,郭氏一个女人能顶两个男人,而自家婆娘、儿媳,三个加一起都不够她……

男人都走了,只能靠邻里这些人照料了。

这些邻里,就郭大娘最魁梧,最男人,最有安全感,一嗓门下去所有人都能听到,给她磕一个,保全家无忧,划算啊……

男人的脸面,在保护家人时都不算啥。

寿光。

周大山将车把中间的车绊搭在肩上,双手起力,推起推车,吆喝道:“李公子说了,北伐战争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镇国公能不能到草原上赏月亮,就看咱们能不能推更多物资到草原上。”

周慈不解:“为啥非要去草原赏月亮,难不成草原上的月亮比咱们这的月亮更圆?”

周大山瞪了一眼周慈:“你懂什么,花前月下,你知不知道?”

“哦——”

周慈明白了。

周大山看着周慈那双猥琐的眼神很想踹他一脚,想哪里去了!

河南,商丘。

老妇人端出一碗热腾腾的水饺,苍老的脸上张满雀斑,对收拾推车的儿子张大力道:“吃了这碗水饺,赶紧出门,我看已经有人去了。”

张大力将行李系好,看着年迈的母亲,担忧不已:“娘,儿子去了,你可咋办?”

老妇人慈祥地笑道:“你爹没了,娘一个人拉扯你长大,不也没事,放心去吧,再说了,不是还有儿媳、孙子在,不碍事,国事为先,镇国公是个好官,他从地府里回来,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天杀的胡虏……”

张大力耳朵有些痒。

又要开始了——

母亲念叨起来:“咱们现在是做善事,为朝廷做事,日后是有福报的,即便是去了奈何桥,孟婆也高看咱们一眼……”

张大力不明白,都要喝孟婆汤的人了,还管孟婆高不高看一眼做啥……

不过,这是母亲的心思,随她吧。

是时候出发了,县衙在催了。

只可惜今年丰收的麦子,不知有多少会打落到田地里,也不知娘与妻儿会有多少艰辛……

顾不上了,北上吧。

就像是知县说的,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后代——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