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六十二章 破烂但飘扬的大明旗(2/1)

轰轰轰——

巨大的声响震得河水泛出涟漪。

耿炳文心头一颤,抬起头看去,只见一枚枚黑色的弹丸从头顶飞了过去,以一道优美的弧线正朝着山脚下落去,不由地凝眸:“这是?”

卢震瞪大双眼,几是不敢相信。

水师的人,竟然出手了?

周刀子正杀得兴起,突然一阵爆炸声从山脚下响起,密集至极,瞬间朦胧出一片血雾。

如山间雾霭染了红。

只转眼间,数以百计的元军竟化作了残肢碎体,破破烂烂地摆在地上。

血汇聚起来,一道道溪流纵横交差,最终汇出了一条粗大的血溪,顺着地势流到滦河之中……

极限的射高,极限的射程,是山东面驻扎的水师将士出手了!

观阵的阿札失里、海撒男答溪等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脱鲁忽察儿差点从马上摔下去,骇然道:“发生了什么?”

阿札失里脸色变得苍白:“是大明的火器!”

脱鲁忽察儿是第一次见识到大明的火器,在这之前,听说过纳哈出海州时被顾正臣用火器打败,也看到了喜峰口被炸毁的城门洞,还有三屯营外坑坑洼洼的大地。

但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火器杀人,而这一瞬间,那里几乎没了活人。

“这就是大明的火器?”

脱鲁忽察儿浑身发冷。

阿札失里慌乱了:“一定是明军从山海关调了大量火器过来,咱们挡不住的,撤吧。”

脱鲁忽察儿反问:“向哪里撤?”

阿札失里张了张嘴,却没办法说出口。

撤到三屯营?

万一明军追到了三屯营,堵住了三屯营的道路,这些人还有多少人能回到草原?

撤到喜峰口?

那也要大汗同意才行啊,买的里八剌可是下达了命令,任何部落之人敢擅自逃回关外,喜峰口守将便可以将其就地正法。

也就是说,买的里八剌不发话,去喜峰口就等同于被自己人干死。

可也不能继续留在这里啊,明军的火器如此生猛,一轮下来,杀数百甚至上千军士,再来个十几轮,咱们还有活人吗?

“明军过山谷了!”

军士通报。

阿札失里等人看去,只见一支明军顺着山下的道路,推着一辆辆推车正在朝自己这个方向而来,喊道:“去三屯营!”

海撒男答溪喉咙动了动,喊道:“撤!”

虽然不知道明军推过来的是什么火器,可刚才那一轮,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不是人力所能阻挡。

“杀!”

耿炳文虽然不清楚林山南、章承平为何突然出手,但很清楚,现在士气起来了,敌人正在退走,正是杀敌的好时候!

明军将士克服了极度的疲惫,如猛虎下山,追上每一个溃逃的元军,将其斩杀,直朝山底杀去。

再看元军,败如潮水,哗啦啦地跑路,连个断后的队伍都没有。

当耿炳文等人杀到山底,踩着血水追击元军时,林山南、章承平等人带水师军士也冲杀了过来,林山南指挥着军士追击,更有几个军士蹲在那里,拿起肩扛式虎蹲炮,点燃了火药弹之后,调整好角度扣动扳机……

火药弹飞入密集的元军之中,死伤一片,更让溃逃之势显得混乱不堪,踩踏、推搡,甚至有人拔出了刀子……

“杀啊!”

明军气势如虹。

耿炳文气喘吁吁,转过身看向奔跑而来的林山南,一脸冰寒:“老夫还没喊你们支援,为何先出手了,若是将元军吓跑了,你担得起这个责任,你对得起战死在山上的军士吗?”

林山南知道耿炳文的脾气,也清楚他的顾虑。

大局为重,不可擅自行动。

他坚持了这么久,为的就是守住大局,确保大决战不出任何问题。

林山南拿出了一封文书,递给耿炳文:“镇国公传来命令,决战开始,并命令我等封住三屯营退路!长兴侯,诸位,你们可以休息了!现在,战场由我们来接手!”

耿炳文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两眼,疲惫的脸上出现了浮现出几分笑意,只不过笑意刚浮现出来,便被凝住了,一双眼闭上,整个人向后倒去。

林山南一把扶住耿炳文,担忧地感知着耿炳文的呼吸。

周刀子吐出一口血水,将手中卷刃的刀插在地上:“长兴侯只是累了,剩下的事,交给你们水师了,我们要去睡一觉。”

林山南还没回话,周刀便倒在了地上,身上还在流着血。

郑酉踉跄走了几步,看着越过自己的水师军士,回头看向九山,那里,一面旗帜破烂,却依旧在飘扬。

我们是旗。

旗没有倒,我们没有输。

现在,他们来抗住这旗了,胜利一定会属于大明!

郑酉坐了下来,摘下腰间的水囊,抬了抬手,还没送至嘴边,强烈的疲惫一下子将世界拉至黑暗……

林山南看着水师将士,厉声喊道:“他们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眼下的战机!镇国公正带人在四处征战,剿灭元军主力,我们的使命就一个,封住三屯营,不让他们从三屯营退回喜峰口!前进!”

迁安县。

兴洲右屯卫指挥使赵广星、东胜左卫指挥使花荣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前出支援。

镇国公下达了决战的命令,水师将士已经前出,可他们毕竟只有一千人,想要封住三屯营远远不够,必须增兵。

正准备出发时,千户王稞匆匆走至,言道:“信国公、南安侯到了。”

“信国公?”

赵广星、花荣震惊不已。

汤和确实来了,毕竟这场战事实在太大,关系着大明国运,加上顾正臣兵力有限,又是布置了一个大口袋阵,万一火器使用不了,万一有人疏忽,很可能让全局陷入被动。

朱元璋有些不放心,加上汤和请令,便乘船抵达山海关,携带了一批火器前来支援。

恰好,赶上决战时刻。

汤和看过顾正臣的公文,当机立断:“元军一定挡不住镇国公,他们必然会退回三屯营,并由此向北逃走。他们既然来了,我们就不能让他们离开!我的建议是,不是封锁三屯营,而是拿下三屯营!”

封,难免有失。

可一旦夺回三屯营,那元军想要跑到草原上,那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