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论理(1/1)
江宁城,经过解放初期的混乱和压抑之后,到如今逐渐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亢奋的活力,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茶香、喧嚣的人声,以及一种躁动不安却又充满希望的气息,秦淮河上的脂粉笙歌消失殆尽,却已被另一种喧嚣取代,沿河的书肆、茶馆、客栈,人满为患,天南海北的口音交织在一起,谈论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紫金山南麓明孝陵上的那场文会盛事。
穿着一身半新不旧青衿的李名,坐在一间茶馆的门口,一边饮着茶一边等待着友人,旁边的几名茶客正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一名年轻士子激动得满面红光,手指用力敲着桌面,仿佛要敲进同桌友人的心里去:“你们没去孝陵看看,好不热闹!红营不是提倡什么‘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吗?那江南大儒首源先生,就反对这一条,认为‘圣人之学,首在辨经,不在治世’,‘探究真理,当首在屏绝人事,专心治经,明辨伪学’.......”
李名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露出一丝微笑来,首源先生姚际恒他也听说过,此人乃是当今经学大家,以辨伪考据闻名,毕生精力用于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甚至可以说是明末清初考据学的开端人物之一,但红营对他的评价是考证标准极端僵化,凡与汉代郑玄注本不符的内容,均斥为 “伪作”,甚至认为《孟子》中 “民为贵” 的表述 “不合孔子原意”,是 “后人篡改”。
而且他一心闭门辨伪,一头扎进儒家经典之中,对社会问题毫无关注,被时人讽刺为 “只知纸上字,不识人间苦”,他能搞出这种反对社会实践的事,确实符合他的思想。
“首源先生是考据大家嘛,最得意的就是证伪经典,证伪辨经,又首推汉代先贤学说,所以勿庵先生就在这上头做文章,让首源先生栽了个大跟头!”那名士子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却难掩激动,伸手指了指天:“你们看这天上的太阳,汉代学者注经,常将太阳附会为‘阳刚之精’、‘圆形火球’,且认为太阳是’悬于天‘的实体而非球体,首源先生对此也深以为然。”
“勿庵先生便当场做了个.......实验!用一块带小孔的纸板,找了个白色墙面,在晴天正午,让阳光通过小孔投射到墙面之上,嘿,你们说,也是奇了!无论小孔是圆形、方形还是三角形,光斑始终是圆形!”
“按照勿庵先生所言,若是太阳是 ’悬于天的圆形薄片’,其像的形状必然随小孔形状变化,而实验中光斑始终为圆形,证明太阳是球形光源,且由于物距远大于像距,像的形状仅由光源形状决定,因此太阳并非高悬于空,而是距咱们这里极远。”
“故而勿庵先生说,汉代学者和首源先生之错,便是只是读书空想,而无社会实践之结果,勿庵先生说这小孔成像的实践极为简单,甚至简单到手指交叉形成小孔即可观察,而首源先生只知遵奉书本上的内容,却毫无社会实践的行动,以至于此等轻而易举就能推翻的错误,却奉之如圣典。”
“所谓证伪,证的何伪?所谓辨经,辨的何经?对错与否只知寻问于古籍先贤却不去自己验证,自然是错误连篇,又怎么可能寻到真理?说得首源先生都还不了口,只能反反复复强调什么经典啊、先贤啊什么的,被百姓们起哄哄下台了。”
李名微微一笑,勿庵先生梅文鼎最善数算和天文,看起来辩经也有一套,没有和姚际恒在他最擅长的经典上纠缠,而是直接把姚际恒拉进自己最擅长的天文领域,姚际恒自然是无话可说,此番文会盛典寻常百姓亦可入会观看,谁有理谁没理,百姓们的双眼也是雪亮的。
茶馆里人声鼎沸,几乎每张桌子都在进行着类似的争论。有人拍案叫绝,引经据典支持文会上那些惊世骇俗的新观点,也有人摇头叹息,痛心疾首地批判这是“离经叛道,动摇国本”,新旧思想的碰撞,在这升腾的茶气与喧嚣的人声中,激烈地进行着,李名正竖着耳朵听着,肩上忽然被拍了拍,扭头一看,却见他所等的友人正笑呵呵的立在一旁,正是陪着梅文鼎一起来参加这场文会盛事的陈厚耀。
“陈助教......”李名赶忙起身行礼,陈厚耀却摆了摆手,笑道:“还唤什么助教?地方上缺干部,你们这些士子提前毕业分配,我听说你是去了会计处?指不定能混到个一官半职,比我这小小助教都要高上几级。”
“陈助教说笑了,在下现在也只是观学见习而已,能不能留下来,还说不准呢!”李名呵呵一笑,没有在这方面深谈的意思,朝着孝陵的方向示意了一下:“我去孝陵看了一眼,人山人海啊,明太祖葬在孝陵几百年了怕都没见过这么多人,除了红营军兵看守的预留通道,那真是一点缝隙不露,树上都爬满了人,挤都挤不进去,可那些预留通道又要专门的证件才能进去。”
“在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幸好听说你在国子监那边操持大学堂的事情,这才找了个人去邀你来饮茶,顺便看看陈助教您有没有什么办法把我给弄进去......”李名为陈厚耀斟茶倒水:“勿庵先生的论战,江宁城里是人人传颂,你作为勿庵先生的爱徒,那些军将多少要给你点面子吧?”
“简单,你等会跟着我一起去便是!”陈厚耀呵呵一笑,啜着茶水道:“这场文会盛典,据说上头准备开个一两个月,让那些还在路上的名家大儒也赶得上,是要把当今之世各个思潮统统辩清楚,你也看到了,热闹非凡啊!街头巷尾,连挑夫走卒都在谈论什么儒家经典、什么天理人欲之类的,江宁的各家书局小报,这几日的版面全是这文会盛事,辩论的抄本、刊印的小册子,被争相抢购,价格翻了几番仍供不应求。”
“万千士子云集、天下百姓瞩目,只为论理、求真、求新!这才是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便是新社会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