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美哉长安,壮哉大唐!(1/1)
要问中国历史上诗歌水平与成就最高的两个人是谁,那李白与杜甫就是毫无争议的存在,他俩就是诗歌界的天花板。
但要问在李杜之下的第三人是谁,那就有些争议了。
或许有人选择王维,也许有人选择白居易,也许有人选择王昌龄,但应该也会有人选择孟浩然。
作为这个年代顶尖的诗人之一,孟浩然可谓毫无存在感,甚至都不如崔颢混得好,以至于李瑛想不起孟浩然现在何处任职?
比起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仕途亨通来说,如果让孟浩然写一首诗来描述他现在的处境,弄不好他会把刘禹锡那首写给白居易的压箱底作品给提前创作出来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简直就是孟浩然现在的最好写照。
“吉小庆,去查查孟浩然现在何处任职?”
李瑛抬手捋了下胡须,轻声吩咐。
“喏!”
吉小庆答应一声,正要去调查孟浩然的职位,站在下面的杜甫却已经开口。
“吉公公留步,我知道浩然兄现在何处!”
杜甫拱手说道,“在我进京的时候,浩然兄特意在春明门迎接我,故此得知。”
李瑛哑然失笑:“他是如何得知你回京的?”
杜甫答道:“这两年来我二人经常书信来往,我在到了襄阳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书信,预测大概在上元节前后抵京,因此浩然兄这几天都让他的儿子在春明门等着我。”
“原来如此!”
李瑛恍然顿悟。
还别说,孟浩然闷葫芦的性格应该与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性格更加谈的来,毕竟李白锋芒太盛了,两人走在一起的时候孟浩然简直就是个背景板。
“那他现在何处任职?”
李瑛追问。
杜甫笑笑:“孟浩然年前还在东宫担任属官,因为东宫议政被撤销,因此目前赋闲在家。”
“呵呵……”
李瑛哂笑一声,更加觉得孟浩然太惨了。
眼看着其他诗人一个个意气风发,要么就是封疆大吏,要么就是当朝重臣,想必他的心情一定很失落,弄不好能够创造出比“沉舟侧畔千帆过”还要凄凉的佳作。
“既然这孟浩然赋闲在家,就让他去你的文教局担任文教少令,充当你的副手,协助你搞好我们大唐的教育工作。”
李瑛双手轻抚桌案,一脸慈祥的下达了圣旨。
参照九寺五监的少卿、少监,所以李瑛将六大局的副官命名为少令,享受从四品的待遇。
杜甫喜出望外,急忙长揖到地:“陛下还想着孟浩然,臣在这里替他谢恩了!”
李瑛笑道:“朕相信你俩搭档应该很和谐。”
顿了一顿又问:“子美啊,你今年都三旬了,可曾成婚?”
杜甫尴尬的摸了摸下巴,随后拱手:“回陛下的话,臣一直忙于政事,并未遇到合适的配偶。”
“这样啊?”
李瑛忍不住蹙眉,“你都三十岁了,得赶快找个合适的伴侣,早点成家。”
杜甫笑道:“不过,臣在贵州的时候倒是收到了王摩诘的一封书信,他说司农少卿杨怡家中有一女,过了年应该就二十岁了,至今未婚,因此想要介绍给微臣。
但长安与贵州千里迢迢,无缘相见,一直未有下文。
臣现在回到长安了,改天就找个机会与这杨家娘子见上一面,看看可有缘分?”
李瑛印象中杜甫的妻子就是姓杨,估计十有八九就是这个杨怡的女儿,由此可见历史的大势虽然被改变了,但小细节依旧未变,杜甫与杨氏之间的缘分也没有丢失。
“朕也听人说这个杨氏是个不错的女子,为人贤惠,知书达理,子美看着如果合了眼缘,就把这桩婚事定下来吧!”
李瑛笑着撒了个谎,其实自己压根不知道杨氏长什么样子,甚至对他爹杨怡的印象都不深。
毕竟司农少卿只是个四品的官员,这个级别在长安至少有一百多位,作为皇帝的李瑛自然不会对他产生兴趣。
“既然陛下这样说,那臣就尽快见见这个杨家娘子。”
对于皇帝的夸奖,杜甫高兴不已,心中盘算着今晚把李白、王维、孟浩然、祖咏、李颀等人约到家中小酌三杯。
随后,杜甫告辞,离开了大明宫前往皇城报道,准备着手组建属于自己的文教局。
得知杜甫回来的消息之后,李白、王维、祖咏、李颀、包融等昔日“开元诗馆”的好友纷纷登门祝贺,唯有孟浩然没有到场。
“今晚我做东,在咱们长安最豪华的‘醉仙楼’摆一桌,给杜子美接风洗尘!”
王维豪气干云的说道。
李白见缝插针的道:“你夫人富可敌国,理应你请客!”
“李太白,你这话说的,难不成我王维自己就请不起客?”
王维闻言顿时就反唇相讥,“你夫人是宗楚客的孙女,应该也有不少家底,要不今晚你请?”
李白摆手:“宗楚客才做了两年的宰相,能有多少家底?更何况他有十几个孙女,拙荆连嫁妆都没摊到一件,哪能和公主相比啊!”
“你到底去不去,不去拉倒?”王维怒视李白质问。
李白摊手道:“当然去,有人请客,为何不去?”
杜甫赔罪:“好了、好了,两位兄长莫要吵了,今晚理应小弟做东,拿出我一个月的月俸,今晚应该够在醉仙楼吃一顿了!”
“他说的去醉仙楼,让他请!”
李白抬手拍了拍王维的肩膀,弦外有音的道:“有饭咱们跟着一起吃!”
王维马上反应过来:“李太白,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说的米饭。”
李白双手一摊,满脸无辜的说道。
王维大怒:“李太白,你这是话外有音的骂我吃软饭?”
李白不承认:“我可没说,是你自己想多了!”
祖咏急忙劝谏:“我说两位大人莫要斗嘴了,你们一个御史大夫,一个医卫令,都是当朝大臣,就跟市井之徒一样斗嘴,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王维拂袖:“是这厮讽刺我在先!”
李白摊手,一脸无辜:“你这是做贼心虚,我可没有别的弦外之音。”
李颀找了个由头岔开话题:“哎呀……是不是应该派人去告知一声浩然兄,听说他的房租年底的时候就到期了,也不知道搬家了没有?”
李白道:“改天找个机会,我跟陛下请示一声,调他到我们御史台来做个七品的侍御史吧,好歹赚点俸禄。”
杜甫笑道:“今天陛下也问起了浩然兄,还降旨让他担任文教少令,协助我管理全国的学堂建设。”
“哎呀……这个闷葫芦发达了呀?”
李白也不想再跟王维继续斗嘴,“我看今晚应该让他请客。”
在场众人插科打诨,其乐融融,虽然王维与李白时不时的斗嘴,但倒也不记仇,话题转移了之后便当做没事发生一样。
对于这帮诗人出身的官员,其他各部的官员也不来凑热闹,大家不是一个圈子,没必要硬融。
夜色阑珊之时,数辆马车抵达了位于兴道坊的“醉仙楼”。
酒楼老板识得王维,知道来的都是大人物,当即把酒楼最好的包间留给了诸位大佬。
各种珍馐佳肴很快就端上桌,香气凛冽的美酒斟满酒杯,还有相貌美艳的胡姬弹奏琵琶助兴。
众诗人开怀畅饮,一个个喝的豪情大发。
杜甫站在五层楼上,眺望万家灯火,只见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忍不住感慨一声。
“壮哉长安,美哉长安,当此盛世,吾等何不每人赋诗一首,歌颂这大唐盛世?”
于是,在这个夜晚,这群才华横溢的诗人俱都赋诗一首,歌颂这金碧辉煌的长安,歌颂这蒸蒸日上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