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风向再改(1/1)

李泰,李承乾双双称帝。

并未震惊所有人,反而各地百姓都是一脸喜悦和见怪不怪的样子。

“终于是称帝了,早就该称帝了。”

“是啊,当初不是朝廷圣旨都发布了么,让魏王当皇帝了,太子都成太上皇了。”

“现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称帝了吧?”

“没有,还不算呢,只是宣扬称帝,并未真正登基,登基还要等他们统一大唐之后呢。”

“原来如此,真好啊!”

“好啥啊,这证明未来南皇和幽皇必有一战啊,到时候就又是战火了。”

“好像也是,唉,南皇和幽皇若是能够不打就好了。”

对于称帝的震惊,百姓们早就在当初大臣们乱来的时候已经震惊过了。

这次倒是没什么震惊的。

只是,他们已经是预料到未来大唐还有一场大战。

此刻。

皇宫大内。

甘露殿之中。

李世民处理完今日的奏折,揉了揉自己的手腕,口中喃喃道。

“这逆子搞出一个内阁制,还确实给朕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啊。”

说着,李世民看了一眼天色,都还未到午时呢,一日的公务已经全部解决了。

对比之前,自己干到下午才结束,真的是节约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了。

“王余,那两个逆子称帝之后,可有动静?”

李世民扭头看向了一旁的王公公。

王公公自然明白,李世民问的是两人对使团可有动作。

“并无,根据暗卫传来的消息,他们并无动向,士兵都如往日一般,附近也无过多离开之人。”

王公公恭敬的回应道。

“恩。”

李世民微微点头,露出一抹不屑。

“口中喊的倒是激烈,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最后还是没动静。”

“不过。”

说到这。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显得有些苦恼的样子。

“这逆子倒是掀起了巨大的舆论,只怕民心不稳啊。”

“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呵呵,说的确实好听啊,但他哪里知晓当君王的压力。”

“朕这些年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才有如今的大唐,这可不是喊一喊就能喊出来的。”

“对了。”

李世民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问道。

“恪儿那边呢,那逆子可有动作?”

“三个逆子都造反了,这逆子竟然还没动静,有些不太寻常啊。”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眼眸之中闪过一丝深意。

作为战场上的皇帝,李世民可太知晓要防备什么了。

“有动静,动静不小。”

王公公恭敬的说道。

“天气越来越冷,蜀地已经开始飘雪,三皇子带着大量的士兵开始整修道路,以免冬日大雪封山,封锁道路。”

“不过,他们所在之地,距离使团的路程极远,暂时无忧,咱已经派遣暗卫严密监视着。”

“那就行。”

李世民点点头:“三子之中,就恪儿这孩子心思最沉,他而今鱼归大海,或许有出人意料之举。”

“你多盯着些。”

“是。”

王公公恭敬的一拜。

“另外传一道旨意出去。”

李世民露出一抹笑容:“恶心朕这般久,还挑起舆论,而今也该让朕来拨弄一下舆论了。”

...

于是乎。

一道圣旨从长安城发出,公布天下。

“大唐只有一个皇帝,那便是朕,和亲乃是有助于两国交好之事。”

“当年汉武帝打的整个大汉王朝空虚,将外敌杀的瑟瑟发抖,但百姓们依旧过的疾苦,耗尽大汉气数。”

“朕通读前史,反审过错之处,才能令国运长存,穷兵黩武并非是可行之道。”

“和亲,若是朕错了,那么后世人警戒,不得再和亲。”

“若是朕对了,那么,一人奉献,换来无数百姓们的性命,这是不明智之举吗?”

“只要大唐足够强大,文成公主在吐蕃便不会受苦!”

“而今,大唐并非是因为惧怕吐蕃而和亲,只是不愿有战火!”

“朕在此告知天下,大唐便是文成公主之娘家,文成公主若是受到委屈,大唐不惜一战!”

“李承乾,李泰两逆子,口口声声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可有考虑过百姓?”

“而今文成公主已经前往吐蕃,二人至今毫无动作,可笑,挑起舆论,影响大唐安定,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罢了。”

“朕在此自省,为何会教出你们两个表里不一的儿子呢?”

李世民的一篇长文公布天下,张贴在各处。

再一次的将百姓们的舆论给扭转了过来。

“是啊,陛下说的才在理,若是一个人能换来真正的和平,这哪里亏了?”

“是啊,若是文成公主过的不好,我们就跟吐蕃一战便是!”

“陛下也是第一次当皇帝,他也要试错,他要看如何才能让大唐更加强大!”

“没错,我支持陛下!”

“我们只是看到了眼前,但是陛下看到了未来,这是完全不同的。”

“对啊,我也是这样说的!”

“幽皇和南皇讲了这么多,搞半天还不是为了给自己称帝么,对于文成公主,他们有动作吗?”

“可笑,可笑!”

“我支持陛下,陛下说的太对了!”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话术极为的过人,原本他已经处在了不利之地。

但因为这一篇自述,让无数百姓们支持。

毕竟,李世民说的确实有道理。

重点。

李承乾和李泰确实没有一点的动作。

接连数日。

无数百姓们都在议论着此事,原本还有不少支持李承乾和李泰的。

只是。

在李世民这一篇自述发出之后,李承乾和李泰两人就失去了动静。

一点声响都没有。

支持两人的百姓等啊等啊,等了数日都没有动静,渐渐地也有些失望了。

似乎。

真如李世民所言。

南皇和幽皇两人,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称帝而铺垫,并非是真心为了文成公主。

并不是真心为了大唐的脊梁!

...

就在众人关注李承乾和李泰啥时候有动静的时候。

另外一边。

却是有一件大事发生。

吐蕃使团,在李道宗的护送下,一路前往吐蕃,路程渐渐地也是接近了蜀地。

在李世民暗卫的监控之中,李恪的兵马全部都在蜀地的另外一边,并不会影响吐蕃使团的路程。

只是。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却是,李恪压根就没打算大军攻打。

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