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三喜奉旨寻才(求追更)(1/1)

“朕打算招募一批奇人异士,能工巧匠!”

朱由检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考虑了很久,但是真正想要做起来,困难重重,不是他的一道诏书就能解决问题。

“不知皇上想要招募多少?”

袁可立有些担忧,少量招募倒还好,招募的多了,就是麻烦事了。

“一千人如何?”

朱由检算了算自己的内帑,也养不起更多的了。

“这……”

几人立马就不同意了,相互对视一眼,韩爌作为内阁首辅率先出面劝阻。

“皇上,请恕老臣直言!”

朱由检点了点头。

“老臣觉得这件事情做起来会十分困难,先不论朝廷户部,有没有充足的钱粮去供养这些人。

一旦皇上下旨,大明许多的官员都会极力上书反对,到时候势必会引起朝纲的不稳,还请皇上再考虑一下!”

朱由检沉默了,如果他下旨招募这些人,一定会遭到读书人以及官员们的极力反对。

甚至许多人会用罢官来威胁他。

这件事情会对现有的吏部铨选制度和科举制度形成冲击。

读书人读了大半辈子的书,有的人甚至读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走上仕途。

“不以朕或者朝廷的名义去招募,这样是否可行?”

朱由检对此已经有了方法。

“敢问皇上要以谁的名义?”

钱龙锡感到十分疑惑。

“以皇商行商的名义!”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商人花钱雇人?

“皇商归根到底只是商人,不能让他们只躺着赚银子,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他们要为朝廷作出一些贡献来!”

朱由检将皇商踩扁了起来。

“户部也不用出银子,让皇商出银子供养这些人,朝廷直接拿来用!”

朱由检目光微凝。

“如今许多官员手底下都有这类奇人异士,能工巧匠,朕不信你们不清楚这些人对大明的作用!”

朱由检扫视众人,这些能工巧匠,奇人异士为大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既然这样,全凭皇上所言!”

韩爌作为首辅同意了,其他人也只能先观望着。

不封官,不赐爵。

对于读书出仕的人来说,只要这些人不挤占他们的政治资源就好。

何况他们的背后也有一些大商人提供政治献金。

内阁的几位阁老都清楚,这件事会给那名皇商带来巨大的压力。

朱由检则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将整个国家往商人与官员相互制衡的局面去发展,资本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

曹三喜作为一名商人,第二次来到了乾清宫。

他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开春后就南下经商,然后大赚一笔。

因为皇商的身份,所以没有官员敢在一些朝廷政策上为难自己,比如路引的签发。

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皇商身份给他带来的好处。

“皇爷万岁!”

曹三喜将头结结实实地扣在金砖上面。

“站起来回话!”

朱由检打量了一番曹三喜。

“三喜啊!你想不想成为人上人?”

曹三喜正因自己可以站着回话而感到欣喜,忽然听到这句话,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皇爷……三喜哪敢有这种想法,皇爷就不要调侃三喜了!”

这种违心之言,从曹三喜的嘴里说出,显得十分真实。

“识的字吧!”

朱由检让王承恩将一本册子递给了曹三喜。

“识的!”

曹三喜接过,上面洋洋洒洒的记载着一些人的名字,吴有性南直隶吴县人,宋应星江西奉新县人……

同时还留有许多的空白。

这些人的籍贯,朱由检已经命人去查到了许多。

“朕要你替朕招募一些能工巧匠,奇人异士,以你的名义!”

“招募到这些人后想办法安全送到京城!”

看着手上的这本册子,曹三喜明白了皇爷的意思,除了册子上面已经有的这些人,自己还需要将整个册子剩下的空白位置写满名字。

人数很多,将会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曹三喜明白了朱由检刚刚问自己的那句话,眼神逐渐坚定了起来,他不想再被人肆意的摆弄。

“三喜这条命是皇爷救下的,皇爷要三喜做什么,三喜就去做什么!”

曹三喜连忙表态,眼下是他能成为人上人最好的机会,他不想就这样错过。

“承恩,把东西给他吧!”

见曹三喜如此识趣,朱由检大手一挥。

曹三喜一脸疑惑,王承恩给了他两枚不同样式的令牌。

“朕给你准备了两样东西,一会用这两枚令牌去换取!”

“不知皇爷要给三喜什么?”

曹三喜看着手上的两枚令牌,做工十分的精细,一枚上面刻有貔貅,另一枚上面刻有麒麟。

“这枚貔貅令,你可以从朕的内帑里面换取一万两黄金,算是朕给你经商的本金,将来能给朕赚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

曹三喜瞳孔地震,他是三等皇商,所赚取的银子他能取其中的三成,三成归朝廷,四成上交皇上。

自己正愁没有做生意的本金,朱由检就送给了他一笔巨款,哪怕赚一成,自己也会获得好多的银子。

“至于这枚麒麟令,你可以去北镇府司调用十名锦衣卫,护送你经商,他们只会保护你的生命安全,不会出手帮你办别的差事!”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花银子让他们帮你做事,做到何种程度,朕希望你自己心里有数。

你在外面行商代表着朕的颜面,朕不希望你再被人给告上公堂!”

朱由检知道这种事情难以避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倒还不如主动帮曹三喜行个方便。

“朕已经从英国公、太康伯手里救了你一命,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朱由检话音落下,曹三喜连忙叩首谢恩,如果不是朱由检出面册封他为皇商,恐怕他已经被两人弄死了。

“曹三喜一定不负皇爷所望!”

“三喜,你且谨记,这是你成为人上人的唯一一次机会!”

“错过了,就没了!”

朱由检说完这些话,起身离去。

“三喜谨记皇爷教诲!”

曹三喜看着朱由检离去的背影,眼神越发坚定,他已经傍上了这世上权势最大的人,剩下要做的,就是获取对方的信任。

朱由检对于曹三喜的头脑十分看好,一个敢孤身闯荡的人,只要有人给予机会,再不济也能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

叶震春站在京郊的一处空地上看向四周,身后跟着几名工部的官员。

他们是奉朱由检的旨意,在京城周边寻找一些适合建造大型建筑群的地方。

“大人,此处就十分不错!”

工部的官员经过一番勘探,选定了这处在北京城西南十里的地方。

“好!去寻下一处!”

叶震春在手中的舆图上将此处标注出来,因为天气还没有回暖,所以他们此行只是进行初步的选址。

朱由检并不急着让工部动工建设,自己财政困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不能保证金兵不会打到北京城下。

即便他在古北口布下重兵去防守也不靠谱。

万一其他的边镇有守将被金人买通,背叛大明,或者朝中有官员将他给卖了,他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就只能将计就计,将皇太极从古北口故意放进来再去打埋伏。

朱由检必须与金人打一场胜仗,打掉对方的嚣张气焰,让皇太极不敢再轻易南下。

与皇太极的这一战,朱由检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

此时的皇太极拳打蒙古,脚踢朝鲜,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对手了。

明军只能依靠坚固的城池,还有火器上的优势,将金人挡在关外,一旦让对方入关,皇太极不仅可以做到直冲北京城,还能烧杀抢掠一番后退走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