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王,没老(1/1)

会馆下方,人群中。

应子初看着周围一位位高声呐喊、神情狂热的帝国军人,感觉脊背发凉,全身如电流划过,僵硬在原地。

童年进入远东的前一天,他曾在嬴氏长辈的带领下,去战争修院拜访过姚伯林。

他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初始印象并不好。

对方个子不高,稍微有些驼背,穿着也不得体,两个胳膊上卷起来的袖子,一个高,一个低;脸上皱纹很多,五官虽不再棱角分明,但岁月并未完全洗涤他眼中内的执拗与强硬。

能看出来,对方并不好相处。

那日,老头正拿着花洒浇花。

拜访过程中,老头一点面子也没给,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连茶水也不上。

还得让嬴氏长辈主动给他倒水。

聊天时,老头不是吐槽他父亲执政能力不行,就是埋怨修院风气不好。

言语之中,常常夹杂着脏话,情绪激动时,抬起的眼角中尽是冷意与厌恶。

与那些不动声色的大人物,在形象与气质上,相差甚远。

后来。

随着进入远东。

姚伯林这个名字,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耳中听出了茧子,也知道了很多远东王的事迹。

远东王年轻时,并不是王。

在姚氏这种军人世家中,亲情是奢侈的东西,很多孩子经常见不到父亲。

姚氏子弟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与家庭幸福美满无缘,稍微懂点事,就得开始学习与战争相关的东西。

远东无权贵。

能否修炼与天赋高低是衡量姚氏子弟地位高低的关键。

可惜,远东王并不能修炼。

身体素质也差的离谱。

这注定他不能如其他姚氏子弟般受重视。

哪怕...哪怕他是核心嫡系。

但远东王并未因此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集训营不收他、长辈没工夫搭理他,远东王便经常纠缠退役将官,向他们讨教如何指挥军团作战。

不过,幼年时的远东王,在军事指挥领域的天赋也不咋地。

退役将官也神烦他。

直到有一位粗浅兼修过药剂学的退役将官,为了打发走他,把一本药剂学基础书籍随手扔给了他。

那天夜里。

远东王看着药剂书籍,他发现,那些抽象的药剂学公式,宛如会动般,钻进了他的脑海里。

永久冻土上长不出药草,远东出不了药剂师。

姚氏从来没有想过族内会诞生出药剂师,以前即便有子弟拥有药剂学天赋,但苦于没有名师指导以及姚氏子弟人人向往军旅生活,最后都不了了之。

姚伯林,是远东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第一位药剂师。

那时候的远东。

难。

四大财阀封锁。

前线战事吃紧。

远东王离开远东那一天,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不仅姚氏不知道远东王的天赋到底有多高,就连远东王自己都不知道。

那年。

个子很矮,身体单薄瘦小,两侧脸颊带着冻伤,头发乱糟糟,穿着小号绿色军大衣,腰间别着一把拖着地的军刀,眼中带着对陌生环境的敌意与审视的远东少年,站在了帝国天才集训营的大门口。

王,开启了他的学习生涯。

在那里。

远东王形影孤单。

吃饭快,有杂音;睡觉打呼噜;爱说脏话;性格执拗、强硬。

远东王似乎集齐了所有权贵子弟鄙夷的生活习惯。

因为生活习惯、因为不会低头服软、因为父辈恩怨、因为政治风气、因为姚氏军官出不了远东......

种种因素下。

所有人都在排挤远东王。

世间,有一种极致的恶,便是小孩子的恶。

没人知道远东王是怎么熬过来的。

那时的王,应该比杜休更难、更手足无措吧。

来自远东的少年,抱着那把军刀,在天才集训营生活了数年。

后来。

刀被折断了,王也长大了。

成年后的远东王进入修院,仍然没有逃过被打压与排挤的命运。

虽然当时四大财阀并未大规模进入帝国修院,但以药剂闻名的张氏在修院内照样有着莫大影响力。

加上,天才集训营里,几乎所有年轻权贵都讨厌这位远东野孩子。

进入修院,这些麾下拥有一众爪牙的年轻权贵,更是变着法的展露自己的恶意。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修院,难熬的日子并未经历太久。

远东王结识了同样出身于远东的木华。

后者当时是帝国修院突然杀出来的超级黑马。

某次意外相识后,两位远东人把酒言欢,相谈甚欢。

自此,帝国当代最牛逼的黄金搭档诞生。

在木华的保护下,远东王开启了横冲直撞的学习生涯。

抢劫、勒索、威胁。

向着药剂学最高峰发起了冲锋。

传说,开始。

---

会馆内。

震耳欲聋的军歌,仍然回荡在空气中。

应子初看着屏幕上,身着灰色中山装,笑容和蔼,身形佝偻,眼神平和的姚伯林,努力将对方与当初那个浇花的老者结合起来。

有些不一样。

老了。

驼了。

也一样。

还是那张苍老的面孔。

眼神虽然平和,但眼角处仍能看到些许强硬痕迹。

老人并未完全向岁月妥协。

他还在争。

他还是那个强硬的姚老炮。

还是那个永远执拗暴躁的远东王。

还是悬在财团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没老。

此时。

姚稷面无表情道:“你认为,若杜休想要跟我抢军主,我能争过他吗?”

“再怎么说,也应该有一成胜算......”

应子初还没说完话,屏幕里的老者,轻轻抬起手,往下压了压,十万军官几乎在两秒内完成收声。

老者再次往下压了压手。

所有远东人同时落座,腰板挺拔,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得板板正正。

将这一幕收入眼底的应子初,艰难吞咽口水。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在远东时的姚伯林。

此时此刻,他才知道为何说,在永久冻土层上,嬴氏也需向姚氏低头。

因为,远东人有自己的帝王。

“你确实争不过杜休...唉,你人呢?”

缓过神的应子初一回头,姚稷已经在座位上坐的板板正正。

不仅是姚稷,整个会馆下方区域好像就剩他在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