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苏东变动前兆(2/1)

方艳林真的老了不少。

当然。

即使方艳林不在这个位置。

以他现在的年纪怎么看都不算年轻了。

之所以还在这个位置上。

多半还是上面念了他周扬的情份。

情份自然只是其次。

方艳林当年在南江和东海都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但是在苏东的确是做出了不少的成绩。

能在现在的位置上退休,对于方艳林来说也是足够光宗耀祖。

方艳林是老一辈的思想。

做官对他来说。

荣誉感要比获得感强很多。

当年自己也是抓住了他的这个特点,才大胆启用了在南江已经走入死胡同的方艳林。

毕竟并不是谁得罪肖巍然都能圆满退出的。

老肖那个人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

但是行事手段极为刚烈。

要不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在南江担任副秘书长的时候,方艳林说不定就已经彻底被压下去了。

“老方啊,老了不少啊。”

“是苏东的山水不养人?还是说心里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跟方艳林握了握手,周扬也是戏谑道。

跟老朋友相见。

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哪里哪里,周书记,您可是我们苏东出去的领导。”

“咱们苏东的山水养不养人,您可是比我清楚啊。”

“说我们苏东的山水不养人。”

“怕是我们苏东的群众不答应哦!”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江人。

在苏东多年。

方艳林俨然已经把自己摆在了苏东人的位置上。

“你这个老方,反倒是跟我讲起道理来了。”

“身体还好吧?家里现在怎么样?”

“我也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你跟老嫂子了。”

“这些年辛苦你了。”

听到周扬的这句话。

方艳林才总算是点了点头。

“都好都好!”

“前段时间老太婆还在念叨,这些年是托了您的福。”

“没想到今天就碰上了。”

再一次见到周扬。

再加上周扬对他的刻意关照,方艳林自然是喜出望外。

“至于辛苦嘛倒是不辛苦。”

“组织上培养我这么多年,我现在到了这把年龄还能发挥发挥余热,这是我方艳林的光荣。”

“真要撂挑子不干,我老方也愧对组织上的培养。”

拍了拍方艳林的肩膀,周扬也没说什么。

但是在脑海中。

他仍然记得当年方艳林托人到黄江给自己买土特产的事情。

酒是窖的香。

朋友还是老的近啊。

新朋不如故旧,未尝不是如此。

这个老方。

能力一般,但是为人识大体,看得清形势。

当年如果不是方艳林的这份眼光,他周扬自然不会用他。

而也正是这一用,方艳林原本一个东江组织部长的小人物。

二十年间就成长到了如今的层次。

不过现在也到了他该谢幕的时候。

……

在苏东。

周扬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这里走访。

当天跟苏东一众班子成员见过面之后。

随即就安排了一次跟牛常瑞交流关于苏东各项工作的谈话。

并且还听取了张蕾的工作汇报。

同为地方负责人。

脑袋瓜子上顶着一个书记办公室书记的头衔,多少还是不一样的。

在谈话中。

牛场瑞也好。

张蕾也罢。

都把自己的姿态放的极地。

尤其是张雷。

她跟牛场瑞不同。

当年周扬在苏东担任副书记的时候,她作为省长徐璐的秘书,亲自见识过这一位在官场纵横捭阖的模样。

那时候的周扬。

可以说真的是做到了强龙力压地头蛇的壮举。

苏东之变,之新,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

“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日后有机会,我们再详谈,后面我还想见见宗明同志。”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苏东还是要坚持以发展为先,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在离去之前。

周扬跟苏东副书记吴宗明足足聊了半个多钟头。

两人到底聊了些什么外人自然不知道。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吴书记更进一步,大概率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从苏东通往东海市的高速公路上。

银灰色的中巴车疾驰而行。

前后各有一辆黑色越野吉普。

在车子的左侧则有两辆车一前一后防止其余的车辆插入车队之中。

车速并不慢。

几乎全程都是以110码以上的速度在行驶。

车子里。

周扬手上拿着的是一份苏东送过来的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老实说。

这十年来,苏东的发展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当然,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譬如早年被称为第一市的昆城市。

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仍然十分强劲。

除了保持着第一的名头以外,在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除此之外。

当年他在苏东布局的淮江汽车城。

如今跟南江省的淮东联手,也取得了很惊人的发展。

但是如果仅仅是凭借这些的话。

那在周扬看来,苏东的发展还是有问题的。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凸显在苏东南部和苏东北部的发展不均衡上面。

其实这个问题二十年前就已经很明显了。

然而这二十年来不仅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凸显。

就在前不久。

牛常瑞在私底下跟他交谈的时候。

这位老部下甚至大胆地告诉他。

苏东北部的发展要想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塑苏东北部的经济中心。

然而想重新塑造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又何谈容易。

周扬自身就是那种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

在打造地区经济中心方面可谓是经验丰富。

在他的执政生涯中。

从无到有创造出区域性经济中心的任职岗位一共有三个。

一个是当年在南江,赤手空拳打造了南江省北部经济中心淮东市。

然而即使如此。

当年他跟满明光仍然因为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受到了组织上的责问。

第二个就是在西江打造了赣江经济区。

这是周扬最成功和最引以为豪的经济成就。

如今的西江之所以能够在中部独树一帜。

就是凭借赣江经济区的高速发展。

至于第三个则有些勉强。

也就是甘南的甘泉市。

甘泉市的发展与其说是他周扬的大手笔。

不如说是政策堆积的结果。

其中红河集团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倘若没有红河集团高达数百上千亿的投资。

他周扬也不敢说一定能打造出甘泉这么一个能称得上是塞上明珠的城市。

“领导,我们马上就进入东海市了。”

周扬沉思之际。

秘书顾为刚突然凑到耳侧提醒道。

闻言周扬摘掉鼻梁上的眼镜朝窗外看了一眼。

正好看到一块高速路牌。

距离东海市还有28公里。

“让他们开慢一点。”

“等会进了市区之后,直接去市委大楼。”

“另外,你给王英雷发个通知,让他下午4点钟来一趟我的办公室。”

顾为刚点了点头。

随即就回到座位上编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