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发威(1/1)

“你小声点,小心让淮茹听见了!”

老阎爱人因为视角的关系,没看到其实贾母已经听到他们的对话。

老阎站在她对面,看到贾母一直在旁边偷听,连忙给爱人使眼色。

老阎爱人会意,转头才发现贾母。

“淮茹,不好意思啊!”

老阎爱人解释。“刚才我没看到你!”

贾母沉默不语。

“对了,我家里还有点事先走了!”

老阎爱人跟贾母打了个招呼,转身进屋去了。

老阎尾随而去。

贾母一脸阴沉脸色往柱子家去了。

老阎回到家就揪开窗帘,观察她的动态。

“看来,她这是要发威了!”

老阎爱人也上前观看。

“是啊,有好戏看了!”

......

柱子家,他正和冉老师聊得起劲。

贾母连门都不敲,直接闯了进来。

冉老师吃了一惊,主动起身跟她打招呼。

“贾耕妈。”

“冉老师,你来了!”

贾母转头看向柱子。“你这个人也真是,请她来家里坐,也不事先跟我打个招呼!”

柱子沉默不语。

贾母转身清理床单、被套。“男人就是这么邋遢,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收拾一下!”

她收拾完之后,又拿个抹布去抹桌子。

冉老师不傻,知道她这些动作都是做给她看的。

她面露疑惑表情,询问。“贾耕妈,你经常帮柱子做家务事么?”

“是啊,他这个人懒得很,连内衣、内裤都不想洗!”

贾母此话,更坐实了她和柱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冉老师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我家槐花数学不太好,她问我的问题,我都回答不了。”贾母眼珠一转,转头看向冉老师。“本来我一直想请个老师来给她解惑,难得你来一趟,麻烦你帮忙指导下?”

“好啊,你带我去看看。”

话音刚落,冉老师离开现场。

“淮茹,你这是干嘛呢?”柱子面露不悦表情。

“不关你事,不就是帮着她做了顿饭么,这点小事我都没放在心上!”

贾母故意提高声调。“你这屋里像个冰窖似的,也不知道加点火!”

随即,她袅袅婷婷的离开现场。

“加什么火啊!”柱子目视着她离去背影。“我看你就是故意来捣乱的!”

贾母把冉老师带到槐花所在的小屋,冉老师来过贾家一次,这间房跟记忆中不一样。

“贾耕妈,你们搬家了?”

“这间房本是柱子妹妹居住,她嫁人之后,房间就空出来了;我跟柱子打了个招呼,就让奶奶和两个丫头搬进来住了。”

的时候,槐花正扒在桌子上写作业,贾张氏坐在旁边纳鞋底。

“槐花,你看是谁来了?”

“冉老师好。”槐花站起来说。

贾张氏放下手里的针线。“冉老师来了!”

“张奶奶您好!”

“槐花,学习就是要有钻研的精神,这样才有长进!”冉老师顿了片刻后说。“现在告诉我哪些地方不明白?”

贾母本来就是随便找个借口,目的是把冉老师支出来。

槐花也不知道贾母的心思,一脸懵懂表情,不知该如何回答。

“自从柱子关心孩子,让她搬进这屋里后,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贾母插话。“我们给她创造这么好的环境,她再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啊?!”

冉老师沉默不语。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不是更应该珍惜!”贾母意味深长的看向冉老师。

“是的。”冉老师顿了片刻后说。“槐花,你好好学习啊!我今天还有点事先走了,下次再来看你!”

“冉老师再见!”

“张奶奶再见!”

贾母笑着说。“我去送一下冉老师!”

话音刚落,两人离开现场。

她们边走边聊。

“冉老师,我读书少不像你这样有文化,但我曾经听过一句名人名语,说得非常好,很符合我现在的心情!”

“什么名语啊?”

“什么如果一旦不珍惜,就会永远失去!”贾母回应。“冉老师,不知道你明不明白我的意思么?其实,我们是挺和谐的一家人!”

“贾耕妈,我听明白了,你是说你和柱子是一家人!”

“对啊,要不怎么说你是文化人呢?”贾母笑得合不拢嘴。

“贾耕妈,你别误会!”冉老师摇了摇头。“我事先不知道你们的关系,才误打误撞过来的!你跟何师父说一声,我还有事先走了,就不跟他打招呼了!”

“好,再见啊!”

贾母目视冉老师远去的背影,思索片刻后转身走进柱子房间。

“淮茹,你捣什么乱啊?”

柱子询问。“冉老师呢?”

“她被我送走了!”

“你跟她说了什么,好端端的怎么就走了?”

柱子面露不悦表情,转身就要离开现场。

“站住,你干什么去?”

“我找她去。”

“站住,我不准你去!”贾母作了手势。“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坐着,我晚上再给你上课!”

话音刚落,她离开现场。

“怎么会有像她这样不讲理的人啊!”

柱子感慨。

……

关于49城的那些人、那些事描写暂时告一段落,让我们把视线暂时从49城转移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歧山县。

歧山又名西歧,此处最出名的典故乃是凤呜歧山;指的是周文王即位时,凤凰在歧山鸣叫。

周人崇拜凤凰,将其视为图腾,凤凰鸣叫,被周人视为吉祥之兆。

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民怨沸腾;凤呜歧山预示周朝将取代商朝,建立新的王朝。

商朝灭亡,周朝兴起,是种花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周朝统治长达八百年之久,直到秦朝统一六国才结束。

正是在这段历史时期,涌现出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大思想家,为种花文明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正是因为周兴商亡的意义如此重大,《尚书》、《诗经》、《史记》等著作中,对这一段史实多有记载。

特别是《史记》中为纠王专设了一篇《史记·殷本纪》,有“好酒*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用重刑辟,有炮烙之法;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百姓怨恨;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歧,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纣王赴火而死”等败亡原因、过程的详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