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9章 权臣桓温(1/1)
【叮,使用东汉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东汉名将冯异,植入身份为:冯胜之子,现正跟随在冯胜身边历练!】
【叮,扫描完毕!
冯异
武力值:103
统帅值:104
智力值:92
政治值:50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镇守:冯异在镇守地方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3点,冯异在打防守战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3点。
技能二征讨:冯异在率军出征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冯异在征讨叛军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
技能三破军:冯异在战场作战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冯异在与敌军将领斗将时,武力值提升5点。】
冯异,堪称东汉开国之际声名远扬、威震四方的将领,亦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军事家,在云台二十八将的璀璨星河中位居第七位,其功绩与威名为后世所传颂。
起初,冯异在新朝任职颍川郡掾,于地方上兢兢业业,处理政务有条不紊。
彼时,天下纷争四起,刘秀崛起于乱世,冯异独具慧眼,看出刘秀乃是真命之主,遂毅然决然地归顺刘秀。
自此,他便紧紧追随刘秀的脚步,南征北战,不辞辛劳。
在漫长的征战岁月里,冯异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屡立战功。
其中,他大破赤眉军一役,堪称经典。
面对人数众多、来势汹汹的赤眉军,冯异冷静指挥,巧妙布局,最终以少胜多,打得赤眉军溃不成军。
而后,他又成功平定关中之地,让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重归安宁,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刘秀登基称帝后,深知冯异功高至伟,为表嘉奖与器重,封其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赋予他极高的地位与权力。
然而,长期的征战使得冯异积劳成疾。
建武十年(公元34年),这位为东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不幸病逝于军中。
朝廷为表哀悼与敬重,特赐谥号为节侯,以铭记他的忠诚与功绩。
......
【叮,使用两晋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东晋权臣桓温,植入身份为:桓齮的大哥,现担任吏部官员!】
【叮,扫描完毕!
桓温
武力值:98
统帅值:105
智力值:102
政治值:106
书法值:101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提拔:桓温在负责人才选拔之事时,智力值提升5点,桓温在提拔人才的时候,智力值再次提升5点。
技能二剿灭:桓温在率军出征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桓温在剿灭叛军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
技能三权臣:桓温在入朝为官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桓温在手握大权后,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
桓温,堪称东晋时期声名煊赫、权倾朝野的权臣,亦是政坛上出类拔萃的政治家、沙场上战无不胜的杰出军事家,同时还是书法领域颇具深厚造诣的大家。
他一路官至大司马这一至高尊位,受封南郡公的显赫爵位,荣耀一时无两。
桓温出身不凡,他既是晋明帝司马绍的乘龙快婿,凭借这层皇亲关系在朝堂站稳脚跟。
又是宣城内史桓彝的长子,自幼受家族文化熏陶与政治氛围影响。
更是丰城郡公桓冲的兄长,家族势力庞大,在东晋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桓温生得姿容伟岸、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尽显潇洒气质。
其性格豪爽大度,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又兼具文韬武略,谋略之才远超常人,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年少之时,桓温便迎娶南康公主为妻,自此成为皇室姻亲,获拜驸马都尉之职,还袭封万宁县男之爵,开启了仕途的顺遂之路。
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辅国将军,正式踏上在地方与军中历练的征程,开启仕途新篇。
此后,他积极投身庾翼北伐,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凭借卓越的军事表现和指挥才能,一路升迁为徐州刺史,在军中威望渐起。
永和元年(345年),桓温迎来仕途的重要转折,官拜使持节、安西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都督,自此掌控长江上游地区的兵权,成为一方举足轻重的军事势力,威震四方。
他审时度势,溯江而上,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灭亡成汉,此役大振东晋军威。
因功,桓温官拜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册封临贺郡公,声名远播,威震四海,成为东晋朝廷的中流砥柱。
其后,桓温凭借赫赫战功累迁至大司马,再次册封南郡公,达到人生权力的巅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掌权期间,桓温心系东晋的发展与稳定,积极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
他大力劝课农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大力改善吏治,严惩贪污腐败,选拔贤能之士为官,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
坚决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
推行土断政策,清查户籍,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重视百姓疾苦,在灾荒年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积极改善教育状况,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东晋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桓温一生心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三次出兵北伐,战功赫赫。
他指挥若定,击败羌族首领姚襄,收复西晋旧都洛阳,让沦陷多年的中原故土重归东晋怀抱。
剿灭司马勋党羽,平定巴蜀之乱,消除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尽显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风范。
然而,在与前秦景明帝苻健、前燕吴王慕容垂的交锋中,桓温遭遇强敌,虽奋力拼杀,但仍遭遇挫折,导致北伐事业功败垂成,声望亦有所受损。
此后,桓温野心渐显,奢求朝廷加九锡之礼,企图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迈向皇权,却受制于王谢势力的阻碍,终究未能如愿以偿,只能抱憾而归。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再次展现军事才能,成功平定袁瑾之乱,率军收复寿春,为东晋稳定边疆再立新功。
但岁月不饶人,长期的征战与操劳让桓温身体每况愈下。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
东晋朝廷为表对其一生功绩的敬重与缅怀,追赠他为丞相,谥号宣武公,丧礼依照西晋安平王司马孚、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举行,以极高的规格送别这位东晋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