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分割家产(1/1)
现在,他盯着书,忽然如梦初醒般明白:圣油救不了士兵,赞美诗也救不了自己。他伸手想合上封面,却发现手指在不停地颤抖,抖得像风中的烛芯,蜡泪滴在“荣耀”两个字上,把荣耀烫出一个焦黑的洞,仿佛在诉说着这所谓的荣耀不过是虚假的幻影。
市场里,卖布的寡妇把书摊在膝盖上,给不识字的邻居念着。
每念一句,她喉咙就紧一分,像被看不见的绳子勒住,喘不过气来。邻居们听得入神,眼睛亮闪闪的,仿佛故事里那把插进盟友腰眼的匕首,下一秒就会长出翅膀,飞进他们自己的袖口,让他们也沉浸在这虚假的荣耀之中。
寡妇念到“为了更大的善”时,突然停住,眼神中满是痛苦与回忆。她想起丈夫三年前被征兵,走的时候扛着长矛,雄赳赳气昂昂,回来时却扛着断矛和半条胳膊,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没人给他写赞美诗,只有她和一条瘸腿狗,默默地把半条胳膊埋在后院的无花果树下。
树今年第一次结果,果子却烂在枝头,像被诅咒的紫黑色心脏,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她低头看自己的手,指节粗大,布屑嵌进掌纹里,像一张永远洗不净的地图,标记着所有被“更大善”碾过的村庄,那些村庄的痛苦与绝望都刻在了她的手上。
夜里,城墙根的野狗拖着一截断旗,旗上的纹章被雨水泡得发胀,像泡发的尸斑,散发着腐臭的味道。
狗把旗子拖到垃圾堆旁,用鼻子温柔地拱出一个坑,把旗子埋进去,动作轻柔得像在埋葬自己的幼崽。
月亮照在狗的眼睛上,那里面没有仇恨,只有一种浑浊的困惑:为什么两脚兽总是把骨头磨尖,再插进同类的喉咙?
风掠过废墟,卷起一张残页,残页上“英雄”两个字被烧得只剩半边,像一张咧开的嘴,对着夜空无声地大笑,仿佛在嘲笑这世界的荒谬。
更远的北方,极光在冰原上疯狂跳舞,绿得发蓝,蓝得发黑,透着无尽的神秘与诡异。冰层下埋着一艘旧战船,船头的龙首雕像断了角,角尖正对着一具锁子甲——甲胄里空荡荡的,心脏的位置插着一把匕首,匕首柄上缠着褪色的丝带,丝带绣着一句拉丁文:“为了更伟大的世界”,这是多么可笑又虚伪的借口。
冰层偶尔发出细微的裂响,像有人在底下轻轻叹气,仿佛在为这无尽的罪恶与虚伪而叹息。极光每次掠过,匕首就闪一下,仿佛还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拔刀人,等待着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救赎。
而冰原上,新的远征军正在集结,他们的靴子踏在雪上,咯吱咯吱,像给地球按下一颗颗新的图钉,图钉底下,迟早会渗出同样的血,同样的盐,同样的谎,那是无尽的痛苦与罪恶的循环。
于是,连最偏远山谷里的牧羊人都知道:只要把背叛唱得足够长,足够响,它就会变成摇篮曲,哄着下一代在梦里继续磨刀。而磨刀的沙沙声,最后会盖过所有风声、雨声、祈祷声,变成欧洲夜晚唯一的节拍——咚,咚,咚,像心跳,也像棺材钉敲进木头,预示着这黑暗的世界将永远陷入无尽的轮回与痛苦之中。
在欧洲那片弥漫着文艺气息的土地上,诸多文学作品宛如璀璨星辰,大肆歌颂着爱情的美好。
它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赞扬着所谓纯粹的爱情,尤其是那种不受俗世目光约束、超脱常规的浪漫之恋,仿佛那是世间最圣洁、最令人向往的情感。
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残酷真相。那些创造出这些所谓动人爱情故事的创作者们,其自身身份往往令人不齿。
他们中,有的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自出生起就被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有的则是婚外情催生的产物,在道德的边缘挣扎;更有甚者,一些文学作者不过是利益交换中的附属品,如同货物一般被随意处置,从未得到过应有的尊重,更遑论拥有真正的爱情。
也正是由于这般卑微且不堪的身世,这些私生子们不得不拼尽全力去歌颂、去赞扬那种不受世俗约束的美好爱情。他们试图用文字为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境,渴望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寻得一丝慰藉。
在欧洲的羊皮纸上,玫瑰色的墨水肆意晕开,从宫廷中精致的抄本到市集上粗糙的小册子,晕染得连那象征着死亡的尸斑都被涂成了娇艳的腮红。
爱情,在这里被无情地钉成了标本,高高地挂在每一座教堂那五彩斑斓的彩窗后面。
故事里,男孩勇敢地翻越塔楼,女孩决然地吞下毒戒,月光如同漂白剂一般,将偷情时那刺鼻的腥臊味洗成了清新的栀子花香。
可又有谁会提醒那些沉浸其中的看客,写下这些华丽句子的作者——那些姓氏被悄然从族谱里撕掉的人——自己恰恰就是塔楼底下那堆被无情踩扁的野花,卑微而又可怜。
十四世纪阿维尼翁的教廷档案里,静静夹着一页未署名的情诗草稿,而它的背面,却详细记录着教皇私生子的抚养费账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一支鹅毛笔,在上午还深情地书写着“永恒之吻”,到了下午却冷酷地记下“封口费”。墨迹还未干透,就被侍从匆匆卷进了弥撒用的《雅歌》里。
唱诗班的童声清澈动听,把每一个“吻”字都唱得晶莹剔透,仿佛那真的能盖住账簿上那触目惊心的血指印。
佛兰德斯的行吟诗人,将竖琴调成哀怨的哭腔,深情地唱着贵妇与骑士的午夜私奔。
台下,商人的女儿听得脸颊绯红,满心憧憬。
可她又怎会知道,这位诗人自己就是私奔的副产品。
他的母亲,不过是热那亚商船上的货物清单里一行不起眼的小字:“附加:女乐师一名,途中可任意处置。”诗人把这段痛苦而又屈辱的记忆磨成金粉,巧妙地撒在歌词里。于是,听众们只看见了那耀眼的金粉,却看不见底下那生锈的钉子,那隐藏在美好背后的残酷现实。
十七世纪巴黎的沙龙里,壁炉里的火噼里啪啦作响。贵妇人紧紧地把新出的小黄皮小说按在胸口,呼吸急促而沉重。
作者署名是某位“蒙面侯爵”,可他的真实身份,却是某个伯爵夫人一夜风流的纪念品。在小说里,侯爵让女主角为爱情纵身火海,那场面壮烈而又凄美;而在火场外,真正的作者正躲在阴暗的阁楼里,用同一炉火烤干刚写好的勒索信——收信人正是那位读得热泪盈眶的伯爵夫人。火焰无情地将信纸和小说烤得同样卷曲,边缘焦黑,像是一对孪生的诅咒,预示着这段所谓爱情的虚伪与罪恶。
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印刷机整夜轰鸣,蒸汽中带着铅字那独特的腥甜味。
小报标题用最大的字体疯狂呐喊:“真爱无畏阶级!”可排字工的手却沾满廉价的黑墨,指缝里还残留着昨夜妓院老板娘给的铜板——老板娘的女儿就是“真爱故事”里那个跨越阶层的纺织女。而真正的纺织女,上周刚因流产死在阴暗的阴沟里,尸体被夜巡人按斤卖给医学院。
铅字一颗颗砸进纸浆,像冰冷的钉子,把活人的名字钉成死人的传奇,让那些真实的痛苦与悲剧被永远掩埋。
十九世纪维也纳的咖啡馆,玻璃橱窗映出街灯和纷纷扬扬的雪。
角落里,一位诗人将最后一杯苦艾酒狠狠灌进喉咙,然后在餐巾纸上写下:“爱情是雪中的血,永远不会结冰。”写完,他把纸揉成团,塞进大衣口袋——那里还揣着一封未寄出的信,收信人是他的同父异母妹妹,也是这首诗里“注定无法结合”的女主角。雪越下越大,无情地将诗人的脚印填平,仿佛从未有人来过,也从未有人打算离开,只留下那无尽的孤独与绝望。
欧洲,就这样冷酷地把私生子的脐带剪成彩带,把通奸的床单裁成婚纱。玫瑰香下永远藏着那难以掩盖的霉斑,赞美诗里永远混着催产药的苦味。
爱情,成为了最体面的洗钱机器:把血迹漂成花瓣,把肮脏的交易漂成誓言,把每一次被迫的分开漂成“命运”。
而历史,却只负责把这台机器擦得更亮,好让下一场虚伪的舞会继续旋转,旋转,直到所有被抵押的真心都变成布景里的一抹淡粉色,薄得可以被下一页纸轻易戳穿,留下那无尽的荒诞与悲哀。
因为如果不通过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手段他们自身的存在在别人的认知当中就完全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了,更何况他们的诞生在大多数的时候本就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手段和依仗。
但很可惜的是,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非常容易翻车毕竟在欧美尤其是在古代,但凡是主家的某个家主听了枕边风,想要搞什么废嫡而立幼的操作,第一个杀过来的就是家主的原配夫人还有大舅哥的军队,他们非得逼着家主亲手将那情妇亦或是其他什么东西给亲手勒死才算完。
在欧洲那盘根错节、宛如古老迷宫般的家族系谱里,“私生”二字宛如一道深嵌其中的狰狞伤疤,从来都不是无关紧要的脚注,而是被命运无情之火狠狠炙烤过的焦黄页脚,轻轻一触,便碎成满地绝望与凄凉的灰烬。
这些私生子,从法兰克王国那弥漫着神秘气息的古老城堡,到诺曼底边陲那片荒凉又野性的旷野,再到热那亚热闹非凡、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商港,每一次“私产”被冷酷无情地写进羊皮纸,那墨汁里都掺杂着原配夫人苦涩如黄连的泪、嫡子惶恐不安如受惊小鹿般的冷汗。
毕竟,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心如明镜:一旦这种“不劳而获”的血脉被堂而皇之地抬上家族那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餐桌,就必然意味着有人要被无情地掀下桌去,而且往往是最早稳坐主位、享受尊荣与富贵的那个人。
他们若不通过一些极端且疯狂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旁人眼中,就会彻底沦为一个彻头彻尾、令人耻笑的笑话。
更何况,他们的诞生,在大多数时候本就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依仗,如同寄生在家族这棵参天大树上的毒瘤,随时可能引发一场血雨腥风,将整个家族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就像在悬崖边上走钢丝,又似在雷区中翩翩起舞,极其容易翻车,引发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在欧美,尤其是在古代,但凡主家的家主听了枕边风,动了废嫡而立幼的歪心思,那第一个如猛虎下山般杀过来的便是家主的原配夫人以及大舅哥率领的如钢铁洪流般的军队。
他们如同愤怒的雄狮,气势汹汹,非得逼着家主亲手将那情妇或其他“绊脚石”勒死才肯罢休,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泄尽心头之恨,维护家族那摇摇欲坠的秩序。
十三世纪的勃艮第,地窖账本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庄园一年收成的三分之一,要预先拨给“可能出生的意外”。
这笔款项被行内人称为“绞绳金”,专门用来在嫡长子拔剑之前,先把情妇的脖子套好,就像给一头危险的野兽提前上好枷锁。可真正到了红眼的生死时刻,谁还会顾得上那本冰冷的账本?谁还会在乎那所谓的规矩和道义?
1287年的某个春夜,第戎城堡的护城河水忽然暴涨,那涌动的不是雨水,而是刺目的鲜血,仿佛是命运在咆哮,在宣泄着无尽的愤怒。
原配夫人带着娘家骑士如猛虎下山般冲进内庭,火把照亮了丈夫正把一条天鹅绒腰带缠上情妇喉咙的残忍画面。
那腰带原本是定情信物,里层绣着象征高贵的金百合,外层却缝着极细的钢丝,就像美丽外表下隐藏着的致命毒刺。
丈夫的手抖得如同冻了三天的鹌鹑,钢丝一点点勒进天鹅绒,勒进情妇柔嫩的皮肤,也勒进了“私生”这个字眼最柔软的根部,仿佛要将这个不该存在的生命彻底扼杀。
夫人站在三步之外,沉默不语,只是轻轻把长子往前推了半步。
那孩子才十四岁,手里攥的剑比他人还高,剑尖在风中晃得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摇摇欲坠。
最终,烛火灭了,情妇也香消玉殒,腰带被抽出来,金百合上沾着碎肉,被随手扔进火盆,火苗立刻蹿起一股甜腥的黑烟,仿佛是情妇那未瞑目的冤魂在燃烧。
烟灰落在账本上,正好盖住了“绞绳金”那一栏,仿佛要将这段血腥的历史永远掩埋。
两百五十年后,同样的戏码换了个看似更体面,实则更加残酷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