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柳风馆(1/1)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没过多久,王富贵等人就洗完了。

其余几人留在了大厅,富贵带与柳平则来到了雅间。

其实青楼,和我们熟知的妓院不太一样,妓院是卖身不卖艺,而青楼里则大多卖艺不卖身,两者区别还是蛮大的。

富贵柳平初登门,则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登楼甫饮一杯,则先与数贯,谓之「支酒」。

之后便有老鸨引着几位姑娘在富贵柳平面前莺莺燕燕排成一排,姑娘眼中尽是柔情。

不过富贵也就是过来见见世面,他就过来听听曲。

几位姑娘陪座,觥筹交错之间以资调笑,活跃气氛。

另一位姑娘则是唱了一首小曲《西楼别序》。

一曲歌,一段愁。《西楼别序》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身处西楼,因着离别的愁绪独步阁楼,深秋的寒气袭人,秋雨不经意间飘洒大地,打湿一片泼墨画。愁绪散开,弥漫于秋日的凉意中,暮色中楼上人泪如雨流却不自知,雨水混着泪水将精致的妆容消残,心弦也随着离人的远去逐渐遗失。夜雨中孑然一人如柳枝一般飘摇,心底尽是这秋雨一般的凄凉。

曲调悠扬,和着略带慵懒的声线,似是楼上人的绵延的倾诉。

“我提笔不为深处,目送你背影依旧。”富贵虽不通音律但前世也算半拉文艺青年,心中略有感触。

“公子这句,不知是何人所写。”

富贵也不能说是前世的一句歌词,连忙打岔道:

“不知姑娘可愿听王某讲个故事?”

“公子请说。”

“有位青楼名妓,一曲琵琶弹得人断了肠,一首小曲唱得人丢了魂。

长安城里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美人,很多人不惜掷千金而为博她一笑。

他是落魄书生。

十载寒窗己知,无功无名谁问。

天降小雨,书生无伞,浑浑噩噩的走在这长安城下,好不是一番可怜景象。

兰亭处。

“这天下无我留身之处?”书生擦拭着身上的雨水。

“这位公子。”她撑起伞朝着书生走去。

“公子,随我去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兰亭相遇,他是落魄书生,她是青楼名妓。

一眼相遇,便是一颗心思只为卿。

端茶倒水,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那么的认真。

书生看着她,不仅入了迷。

“公子,公子,喝茶,”她端着茶轻声说到,“公子一直看着我干嘛,我这妆花了吗?”

“不不不,这妆,这妆真好看。”

“公子说笑了。”

“敢问公子大名,来这所谓何事啊。”

“公子不敢当,小生名千寻,姓秋,想进京赶考,哈哈。”说最后一句话时,明显语气弱了几分。

“秋公子,你先喝茶暖身子,我为你奏一曲如何。”

“小生谢过姑娘。”

琵琶声响,轻拢慢捻抹复挑,每次拨弦都恰到好处,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琴声时而低沉,像极了他那十年苦读,时而高亢,更像是考取功名后的喜悦。

琵琶声停。

“敢问姑娘,是哪家的千金,有这般手法。”

“我,只是这青楼一歌妓,弹得一手好琵琶罢了。”

她低下头,手摆弄着裙角,好似受了莫大的委屈。

“姑娘,姑娘,小生并无它意。”

看见姑娘委屈的样子,书生不禁有些慌张。

“姑娘刚刚带我来的时候,眉被雨水打湿了,小生能否给姑娘描一下眉。”

“嗯嗯。”

“对了,还没问姑娘芳名呐。”

“小女子,原名叫若一心。”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好名字。”

自此便是,他为她执笔描眉,她为他素手为羹。

他说,待我金榜题名时,十里红妆,不负卿。

她巧笑嫣然,却将许诺牢记于心。

数日之后,他要走了,大事可耽误不得。

他这一走数月,她每天望眼欲穿。

她散尽家财,只为他能金榜题名,光明正大的取自己为妻。

又过数日,发榜的时候到了。

若一心不识字,却只记着他的名字。

秋千寻。

金榜题名,她在楼里大宴宾客替他高兴,众姐妹一一祝福,都羡慕她如此好命。

她翘首以盼,等他迎娶。

却不见半点消息,若一心派人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事。

来的人说他将要迎娶公主,大婚当日。

若一心托人带信给他,问可还记得,当初许诺,待你金榜题名时,十里红妆,不负卿。

送信之人不日便回,还带回了他的回信,苍劲有力的字迹,写的却是字字诛心的话。

你不过一青楼名妓。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以尔青楼素女身,怎配红袍状元郎。

好一个半点朱唇万人尝,怎配我这状元郎。

大堂内,一对新人正在叩拜。

一拜天地。

对不起。

二拜高堂。

负了你。

夫妻对拜。

新郎官大笑着,泪却布满了眼眶。

来的人都说,这新郎官真是高兴的都流泪了。

只有秋千寻知道,自己金榜题名,准备荣归故里,娶她为妻,却不料,公主看上了自己,龙威难抗,这公主又娇生惯养,嫉妒心强,怕她会对若一心不利。

愿这份绝笔信,虽字字诛心,却能换她半生无恙,也好过红颜无命,白骨空鸣。

几十载后,公主殁。秋千寻白发苍苍,半截身子入土。

大概是人老后都想落叶归根吧,他辞别儿女,回到了故地

回到了他们当年相遇之地,当年初遇美好仍历历在目

他想着看看会不会遇到她,只要悄悄地看她一眼,只一眼变好。她想必之后也遇到了自己的良人吧,不要打扰了她的生活,哈,说不定她早已把我忘了呢,那样更好。去时他如是想。

可眼前一片萧条景象,不见她之身影,他慌忙寻找,想着,或许她早就搬离这里了呢,毕竟自己是这么的负心,这对她来说只是一个伤心地罢了

忽然,他停住了脚步,整个人像气力被瞬间抽走一般摔在地上,浑身颤抖着,发出呜咽声,逐渐到抑制不住的放声大哭,其声悲凉,撕心裂肺、歇斯底里,让人听后不觉心下凄凉万千。

在庭院后的不远处有一冢,冢上长满杂草但其中也有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美的动人,冢上有一木碑上写着“若一心享年十六”

这正是他成婚是那一年啊!

他本想着自己可以换她半生无恙,可未曾想到她却因此而死

或许自己当时该毅然去她为妻,与她一起浪迹天涯,一起抵抗公主的不利

可,为什么顿悟往往为时已晚

天空降下骤雨,轰轰烈烈,好像天公也为此流泪

心儿,你看这雨多好,像极了我们初遇那天。心儿,原来痛到极致是这般无声、这般无力。对不起,心儿,我来殉(寻)你了。”

几位姑娘都听的潸然泪下,尤其是唱《西楼别序》的那位。

“这位秋公子到巧不巧,却与小女同名。”

“啊?这么巧吗?”王富贵也有些懵,这剧情,小说也不敢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