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杂文一组(1/1)
A、去热闹的地方坐坐
上班刚好两周了,有些许的累意。
碰巧,这两周,我还想在工作上多努力一些,准备好好投一篇论文,想试试这条路,是否能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待落后的学生,或者说是对被班主任冷落的学生,作为科任教师如何可以给他们一个“盼头”。结果,遇上了我意想不到的“困难”,他对我的冷漠,排斥,终于让我看懂了又一个“职场”的隐形门道。
所以,在潜意识里估计,我是被忽悠了,我选择了放弃。我把放弃投稿试的想法发信息给他,他回信非常及时,也很干脆,完全不是之前有求于他时那般,很久,或是隔天才会回信息,甚至都没有回我信息。
可能见多了,又可能见少了,总是有些“年轻不懂事”。但是也无法融入这些曲折的上进之群体中。
做好放弃的决定后,没有后悔,但是想出去走走。
我去了曾经毕业的那个大学边上,坐在最繁华的那个地方,看来来往往的群体。
年轻的,稚嫩的,一个两个的,三五成群的,也有男生和女生一对的。大学生的世界,果然不一样,有朝气,有生机,一张张水汪汪的脸上,多数是单纯。
尽管看着他们的青春,但是也认识到自己逝去的那些年,因为旁边,两个小家伙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青春已逝。还有一些沧桑,因为两鬓已经白发夹杂。
回想当年,那么努力,那么认真,似乎又看到了自己的点滴:教室里,寝室里,晨跑的路上,勤工俭学的忙碌,钢琴房里练琴,操场上练习排球,跑步;泡在图书馆里,在树底下徘徊,都是奋斗的影子。
那时,简单,辛苦,也快乐。
如今呢,依然简单,辛苦,似乎也能快乐,但是,好像还有一些什么,酸楚?还是?
不管如何,路已经在开辟,自己只有继续走的理由,该认真,努力的走下去,不负“来人间”一趟吧。
所以,多来有年轻人的地方,看看他们,或许更能释怀,更能懂得珍惜拥有的东西,更能不放弃可以拥有的东西,然后能潇洒的抛开不必要的一些盲目追求。
走在现实的路上,在年轻人的街上,看自己的收获。
B、我的“三八节”
每年都会路过的节日,今年不一样。
以往,我会给自认为的好友发信息祝福,能收到回来的祝福;会给妈妈发红包,祝她,节日快乐,妈妈也会回我一个红包;会和家人去聚餐,表示自己把节日过开心了。而今年,我没有主动给任何人发信息,我也没有收到任何祝福的信息。我也没有给妈妈发红包,因为最近和她闹别扭了,所以,妈妈也没有给我发红包。
节日的一早,我把它过成劳动节,把孩子的衣服洗干净,鞋子刷干净,把小小的家,打扫干净,督促孩子完成了一些家庭作业。然后,决定去把自己“打理”一下:染头发。
理发店是个需要勇气进入的地方。理发师说,有白头发了,需要盖住那些白发,就要深颜色,还要价格高一些的材料。看着自己的几缕白发,又是过节,就决定用“好”的材料,硬是从199元的价被说服成了299元的价。
只是等我的头发染好后,付钱之时,那个理发师又开始说服我,让我参加充值,办会员的活动更合算,那样可以省一百元,但是要先充值1000元。在他的这个折扣那个优惠的算盘下,我又觉得也可以考虑,就答应充了1000元会员。
我知道,换成以前,打死我也不会舍得这样的充值办会员,因为不靠谱。而今天,我的不稳定,源于节日,我觉得自己也可以“随心”一回。
染完头发,我带着两个小家伙去商场逛逛,看看节日的氛围。我们点了奶茶,儿子不乐意陪我逛街,去了书店看书,女儿陪着我。
本想给自己买点什么,表示节日过得很开心。可是逛了一个多小时,依然看不上什么,其实是舍不得继续给自己花钱了,那股节约的感觉又督促了我的想法。
看着商场里,不是妈妈和孩子,就是年轻情侣一对,很少有一家几口在逛街。看到公园里,没有什么年轻人,有的是老头老太,晒着太阳,唠嗑,偶尔有几对小年轻,躺在草地上休憩。
逛累了,我和女儿去书店找儿子。这里很热闹,大孩子自己看书,也有小孩子在倾听爸爸给他们读故事,或是读他们喜欢的东西。
我有些疲劳,让他们去看书,自己躲在书店的角落,听着书店里的“朗读”声,拿出手机,用手指敲击屏幕。
节日还是每年如期而至,但是唯有我的感觉越来越孤独。
原来,我不主动,便不再有主动的“回音”。
我知道,还会有很多节日,我该适应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很安静,但是我要学着爱自己。
C、莫名的“火气”
自从他上初中,每天准时步行去接他,成了我的必修课。
因为路程适中,也想给他放学后一个“缓冲”,我就选择步行去接他,不管刮风下雨,十五六分钟的步行路程,可我是双倍,走过去就陪他走回来。
而昨晚,当我去接他时,他正和两个男同学朝我走来,但是依旧说说笑笑,似乎没有看到我一般。我也默默扭头就走,让他继续和他们“畅聊”,直到那两个男生都走到了他们的家长车上。
“你是少爷,我是不是该客气的叫你一声少爷?”我气呼呼地讽刺他。
“怎么啦?”他疑惑。
“我每天来接你,你当是理所当然?我是你家奴才吗?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显然,我是生气的。
“我叫你了呀,是你没有听到吧。”他竟然有意识。
“对呀,我耳背,我有病,天天来接你,不知道辛苦。”我已经不想自己的母亲形象,一肚子苦水要喷出来。
“我和妹妹每天陪着你,我们不辛苦吗?你觉得是这样,让你那个只知道看你成绩的老爸来负责你的起居吧,看能把你伺候成啥样。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心还想着父母的关爱,他人对他的关爱,和巨婴有什么区别?你若是长大了,也这般没有责任心,只知道自己的委屈,从来不去关心身边的人,那有何用?就算读书良好,不会做个有心人,有责任心的男人,不会照顾自己的家,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老婆负责,有什么值得尊重?”我是越说越气。
“哦!”他就这么一句。
可能他并不知道,我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或者他也知道,我对他爸爸不管妻儿,还到处诉说“委屈”的样子感到愤怒。
有时觉得和他说这些没有必要,可有时也是憋久了就莫名的“借机发挥”。
孩子,妈妈是真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男孩,未来会是良好的男人。因为你的爸爸,让我对某些东西感到了绝望。
做人可以贫穷,可以白手起家,可以辛苦,但是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正常,一定要真心爱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切勿借着什么迷惑自己,也做一些伤人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就这么“默默”的,一个说,一个听,没有吵架,走着。
D、又被“热情”征服了
逛街,购物,是每个女性都热爱的运动,我也是如此。
只是,我怕“冷淡”,更怕“有色”服务员,所以,经常是逛了很多家店才会驻足其一,或是一进某家店了,就肯定拎着东西出来。
今天也是,看着那些因为我的普通着装而懒得来打招呼接待的服务员,我便一扫而过,几乎不进店。可巧,有那么一位阿姨,店里没有顾客,看到我在她们店里停留了几秒,她立马过来,很热情,又不失自然,微笑着说:“看一下,我们搞活动,价格很实惠的。你试试,不买没事,先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我看她挺和善,就象征性地看一下。
“喜欢皮衣?这些款式都很经典的,试一下,穿起来才能看到效果。”她热情地介绍起来。
“也行,我试一下。”因为她的热情,我就继续尝试被服务。
结果,穿上就看到效果还不错,她又让我试穿了其他几款,似乎都还不错。
“你的身材不错,很适合我们店的衣服,再看看这西装,肯定不错,试试看,不买没事,我们不会强卖的。哈哈……”她只是看着我的感觉,给我推介适合我的款式。
“也是,强求不来的,我若不付钱,你总不能把衣服给我吧。”我也俏皮回话。
“就是,我是喜欢让顾客自己看效果,作比较,再决定,不会强求对方。我家的衣服,需要穿起来感觉,不穿很难一眼相中的。”她确实很能抓住客户的心里感觉,看我不像是喜欢多言,也有自己的主见,她便不做任何要求,只是把我当贵宾服务。
试穿了几件,也是我会考虑的款式,折后的价格都是我能接受的范围,我就很乐意“下单”了。
可能她也没有想到,我是这么购物的客户,试穿几件,也就几款,在她地推介下,很快就定了。原本估计是为了消磨时间,好不容易有客户被热情邀请,愿意试穿,没想到竟然出手定了几件,想必她也是快乐极了。
我呢,因为她的热情,又没有压迫感,试穿很愉快,自然就开心下手。然后安慰自己:女人嘛,有时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工作那么辛苦,养孩子那么辛苦,给自己买点衣服,应该。
其实,更多的原因,是这个不歧视客户的服务员,征服了我。但是,我愿意,也很乐意。
有时,购物也是需要缘分,没有相遇,没有牵线,便不容易相会,更不会有后续之作。
E、暖阳下,我想写点什么
又遇上培训时间了,送完孩子上学,培训开始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此刻刚好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我的脸上,暖暖的,不刺眼。
我想,就坐在车里静等,有些不舍得这时光,那就写下点什么,也不枉费早起,又不得不早起,而早起之后,又有那么点“空余时间”的日子,所以,我开始敲屏幕了。
从生活中,工作中,能看出自己很充实,也很累。过四十的女性,身体不再如从前,总会觉得容易累着。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负担,减少压力呢?我想在原来的基础上上班,混饭吃,等退休吧。可是,又觉得,是不是还有机会,能改变什么?毕竟离退休还是有距离,真要到那天,终究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安逸过也是能混,但是去努力朝另外一个方向试试,或许也还是有可能。
突然发现,自己总是在“尝试”中活着。从大学毕业,感觉有了工作,很欢喜,认为自己该是那里上班一辈子的状态了。可是随着“不服输”的念头,我却“出走”了那里,拼着自己的青春,壮着胆,觉得拼搏快乐,以为自己又闯出了新高度。虽然在外人眼里,我是向前踏出了一步,可那也是另一个坑而已。因为,总以为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了,就可以安逸过,可以安逸的等退休,可以与众不同,又可以普天同庆一般。然而呢,所有条件的改变,已经暗示了自己,其实,我也没有活出什么新高度,自己只是个“跳动的音符”罢了。
转眼过去了近二十年,这回总该是懂得安逸了吧?可我又觉得似乎自己还能尝试,机会大概就是那么一两次了。
照着镜子,两鬓真的已经白发杂乱,是老了很多,生活,工作都给予的“礼物”,不得不接受。
该继续折腾吗?有更好的未来吗?看着周边那些安逸的人群,我很迷惘。因为想去尝试,那就需要继续付出很多,而且结果不一定是出彩,若是不再尝试,如大众一般安逸,又有些不舍。
这么看着,自己就是个无法安逸的个体吧,总想未来能更好,至少在自己的努力下,能争取到。
只是,不知道争取到最后的意义又有多少?为了增添面子?还是增加安全感?
那么多人都能踏踏实实就在原地踏步,为什么我就如此躁动呢?这是真的躁动吗?还是自己觉得还有未来?
人活着,不该是天天向上的吗?虽然会出现一辈子都在前进,却也逃不过那么一点空间的存在。
当是胡言乱语吧,说给自己听,也说给那颗迷惘的心,听一听。
F、昨日有“瓜”
每次培训,不是听课就是听讲座,这样的活动,就会有多种“状态”存在:认真听讲,勤记笔记者有;不听也不记录者有;还有就是不仅不听,还要与伙伴悄悄聊天,或是戴着蓝牙,看电视剧。
不能说他们欠认真吧,倒也是不够认真学习的一类。所以,慢慢的,这些培训活动,成了一部分人的离岗放松时间。我是算认真的那些,基本认真听讲,尽量做些笔记,偶尔也参与互动。
不过,对于昨天讲座的那个专家,我又有新“发现”了。几个月前,也就是上个学期的一次培训,她也来给我们做了讲座,因为之前有听说她的厉害,对她特别关注。而上次开讲座时,我关注了她的穿着,那么帅气,让我有些不适应,似乎还疑惑她这么优秀,但是如此中性打扮,会不会还没有成家。后来听说已经有家室,我想该是很温馨又有实力的家庭,在她的事业上,估计能助她很多力吧。
有些猜测,就是那么反转。这次她在讲座时,偶然间插入了她的长子是个多动症,已经十五岁了,次子还小,家里还有个老年痴呆的老人,每天的家务活,她都少不了,她一个好朋友的孩子是个自闭症,她和那个朋友能打电话交流到深夜,最后还是讨论教材的剖析,上课的处理……
无意间的一点点透露,瞬间让我看到了这个风光无限的女人,她有着多少的“磨练”,她的强大和出彩,不是一路顺风,不是强大的靠山,怕是坚强不屈的努力和奋斗而得。
就是她这几个不经意间的透露,几乎是作为笑点的穿插,让我看透了什么。
她有两个儿子,她在家不是公主,也不是皇后,她需要伺候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她没有透露孩子的爸爸,只能说,也许就是很简单的角色,或者是很普通的人,几乎可以忽略他的存在。终于,一个不屈不挠,不向命运,生活低头,敢于挑战困难的女性产生了。
可能就是因为她的执着,因为她的勇敢,因为她的攀登,她终于走在了工作的前沿,在不了解她的群体里,可以尽情分享她的“知识海洋,专业经验”,看她的潇洒,看她的干练,看她的优秀。
也许,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她不是生活的宠儿,更不是什么幸运儿,她需要接受与众不同的经历,然后看到那抹彩虹,风雨之后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