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三个天子(1/1)

至春末时,最后一路的项庄领军归来。

项庄归来后,虽所获无几,但在其归来的禀报中,他们长途奔袭千余里后,同样遭遇了天劫。

于这场天劫中,项庄头顶金色光芒闪耀,一条盘龙显现其上,不仅成功避开了天劫,也验证了项羽心中的揣测。

此时此刻,他明确了一件事。

世间除了人皇,尚有天子的存在。

就目前情况而言,可以确定的是,拥有天子气运者有二人。

其一为项声,其二为项庄。

至于钟离昧,因其前往的大月氏并未超出1999年的疆域范围,故而未能得到确认。

即便如此,项羽坚信,他们三人必定是上天重新选定的天子人选。

对于此结果,项羽先是一惊,继而感到无比震撼。

自项庄归来,经历此事后,他竟仿若脱胎换骨。

面见项羽时,他数次欲言又止。

每次话到嘴边,却又生生咽了回去。

对此,项羽察觉他与项声颇为相似。

两人似乎皆知晓一些内情,犹豫不决之际,望向天地的举动竟惊人地一致。

或许已经洞悉两人的顾虑,项羽并未多问。

接下来,项羽将此事暂且搁置。

他深知,若欲解开此谜团,必须尽快使自身的紫色光芒迅速达到万丈。

事已至此,能够迅速增强紫色光芒的方法,已知有二。

一是激励楚人繁衍人口,在实施惠民政策的情况下,让楚人尽可能地选择供奉自己。

二是借机吞噬那剩余的五十四个人皇。

上次无意间吞噬了帝乙,不仅使项羽的紫色光芒急速扩大一倍,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此变影响甚巨,为稳余之五十四人皇,其选择隐忍不发,待机一鸣惊人。】

为藏拙,其今唯速灭匈奴人,再鼓励楚人增添人口。

欲增添人口,必需四周安定。

眼下,为确保楚国四周安定,灭匈奴人之事,将刻不容缓。

匈奴虽有骑兵四十万众,然项羽并未放在心上。

盖因范增上策言及,匈奴虽强,然其有不可摆脱之命脉。

【此命脉,乃使匈奴人离开草原。】

时近酷夏,项羽决定速速将范增之上策付诸实践。

邯郸城,原赵王宫殿内,项羽召诸王与诸将。

于群臣环坐之氛围中,项羽独坐高位。

其目扫视众人,最终看向以兵事擅长之韩信。

“韩亲王,寡人欲行亚父留之上策,…未知吾楚军当如何拖住匈奴之主力?”

“…拖住匈奴主力?”

韩信未知范增留之上策,其嘀咕一语,面露惑色。

“陛下,未知军师上策何谋?”

“…呃,驱离匈奴人。”

“…驱离匈奴人?陛下,当下匈奴兵力正盛,…若武力驱逐,…以吾军四十万兵力恐非易事也!”

“…哦?…以韩亲王之见,四十万不足,…当何等兵力方为妥?”

“小王以为,…当不下百万。”

“万万不可,我大楚历经多年战乱,……再增兵六十万,……只会让天下楚人再次波及战乱之苦!”

“陛下所言甚是!……然若不如此行事,……则无法将匈奴人彻底驱逐出草原。”

“无妨,事已至此,寡人便告知诸位,……至于亚父之良策,……仍是瘟疫。”

“……瘟疫?”

闻听范增留下的上策仍是瘟疫,大殿内众人皆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以瘟疫战胜敌人之事,楚军早已在西南诸国率先实施。

不得不说,其效果着实出人意料。

据南方驻守的项冠和芈家世族禀报,在过去的一年中,楚国与西南诸国的边境上,曾多次见到病入膏肓、四处逃窜之人。

那些人发病急促,高热不退,体温居高不下、畏寒、寒战、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

最为典型的症状是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常发于腹股沟、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迅速,质地坚硬,疼痛难忍,与周围组织粘连。

更有甚者,咳嗽、胸痛、咳血痰、神志不清、昏迷。

有些直接暴毙,有些则被驻守的楚军远程射杀并就地焚毁。

随着西南诸国瘟疫不断蔓延,数百万蛮夷人数骤减,不出数年,当地必将荒无人烟。

想到西南诸国的惨状,又闻项羽再度选择瘟疫,众人惶恐之余皆相视议论。

“西南诸国地处闷热山林,实施瘟疫,自是事半功倍。……然匈奴居于北方苦寒之地,……如此又该如何行事?”

“此言不假,北方皆是广袤草原,又难以将匈奴人聚拢。……其等人口稀少,……又该如何是好?”

“瘟疫虽能显奇效,……若用于匈奴人,……恐此计难行!”

“…………………”

“咳咳……”

闻听众人的议论之声,项羽轻咳一声。

咳嗽声起,众人立时噤声。

现场静谧,项羽复又看向韩信。

“韩亲王,此计由寡人亲为,……汝可有拖住匈奴主力之策?”

“…呃,不知陛下欲令小王拖延多久?”

“两月!”

“…两月?”

“寡人正是此意,……不知韩亲王可有把握?”

韩信面呈沉思之态,并未直接作答。

楚国北疆,自西向东绵延数千里皆与匈奴接壤。

于这千里之地,与匈奴交界之处不仅有燕、代两地,更有那漫长的秦地。

若欲于这漫长的边境线抵御匈奴,除却倚仗长城防线,实无他法。

然一旦启用长城防线,匈奴岂会愚钝,自知难以突破,必不会继续强攻。

如此,又怎能拖住匈奴人两个月呢?

思及此处,韩信颇感为难。

若欲拖住匈奴人,除非舍弃长城防线。

如此,方可令匈奴人望见胜利之曙光。

然如此一来,无异于将全军暴露于匈奴人面前。

只要匈奴人率先截断粮道,即便围而不攻,那楚军亦将因缺粮而不战自败。

苦思良久,唯此一法方可拖住匈奴人。

回神之际,韩信神情凝重。

“陛下,小王可拖住匈奴人两月,然两月之后,吾军又当以何法脱困?”

“…嗯?…韩亲王欲作何谋算?”

“吾楚军主力出塞应战,且舍弃所有后勤,…如此,…方可拖住匈奴主力两月!”

闻得此计,众人皆惊。

项羽知晓欲以楚军主力诱敌,且弃后勤供给,虽觉此计可行,却亦不免心生忧虑。

然思及富贵险中求,他又不禁有些心动。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只要能拖住匈奴人主力,那上策便可顺利施行。

至于能否拖住匈奴人两个月,他深信,被后世誉为兵仙的韩信定能达成。

“此计甚妙,寡人信任韩亲王!”

得项羽首肯,韩信却稍有踌躇。

他凝视项羽,面露忧色。

“…不知陛下将如何引发瘟疫?”

项羽稍作迟疑,他起身走向韩信。

行至近前,他倾身靠近韩信耳畔。

【“沉尸于水。”】

短短四字言罢,韩信瞳孔骤扩,他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