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越久越好(1/1)

可月球呢?三十八万公里!差了十倍不止!”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光得重新造飞船,燃料、生命维持、返回系统……全是新课题,得从头规划。”

局长笑了笑,转头看向佘遵:“所以,我把升华集团的佘总请来了。

论航天器设计和能源系统,没人比他更懂行。

有他加入,咱们这步,走得更稳。”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佘遵身上。

他没推辞,整理了下思路,开口道:“飞船的事,技术上不难解决。

只要加大机身尺寸,配上大功率的以太元素方舟反应堆,保证持续供能就行。

反重力模块不用动,本来就能脱离地球引力。

推进系统得优化,但也在可操作范围内。”

他扫了眼在场众人:“其他细节,比如月面移动车、宇航员在月球待多久、需要携带什么设备……这些得你们定标准。

我们升华集团按需求定制,但前提得给清楚参数。”

一口气说完,意思很明白:我们能做,但你们得说清楚要啥。

局长点头:“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讨论这个——各位,畅所欲言,这次登月,你们觉得宇航员在月面待多久合适?”

话音未落,一位白发老专家就站了起来:“越久越好!咱们和老鹰国都登过,但都是短暂停留。

就算我们的探测器待得久,能活动的范围也太小。

这次既然要人上去,不如换个新地点,去没去过的地方,亲眼看看,亲手测测。”

“赵老说得对!”旁边有人附和,“换着地方落,多待几天,能干的活儿才多。

别的我们没特别要求,就是时间——尽量拉长。”

佘遵听着,心里直翻白眼。

又来了。

又是这句“越久越好”。

你们倒是给个准话啊?

一张嘴就来,当我是海底捞月的老乌龟?我们搞航天器不是凭空画饼,得按实打实的数字来造的,没个具体时间,图纸都画不出来!

“各位专家,我们升华集团作为设计制造的一方,真得需要一个明确的周期。

这可不是普通飞行器,是要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时间定下来,我们才能算燃料要带多少,食物储备得多大空间,这些全跟重量挂钩。

重量定了,飞船的体积、结构、推力系统才能跟着定。

你们光说‘时间越长越好’,这话听着痛快,可让我们怎么下手?总不能造个太空巨无霸出来吧?”

这时候佘遵实在听不下去了,站起身来直接开腔。

说话的那几位都是研究月球项目的航天口专家,专业是专业,但对工程落地的实际难度考虑得不多,才这么随口一说。

可他们能随便说,佘遵不能随便听。

“现在人类最长连续在轨纪录是336天,要不咱们按一半来设计?160多天,差不多两个半月。”

“这根本行不通!”另一位专家立马摇头,“航天飞机又不是空间站,搞160天的续航?那得做成移动堡垒了!体积大得离谱,发射成本翻几倍,根本不现实。

还是得请佘总给个数,毕竟你们是主承包商,最清楚能力边界。”

这时一直沉默的局长也开口了:“佘总,你是升华集团的掌舵人,也是这艘登月飞船的总负责人,不如你来说说,你们能做到让航天员在月面支撑多久?”

问题又绕回了自己头上。

佘遵也没推辞,直接亮明态度:

“如果按最优方案,我们能做到支持航天员在月球活动大概二十天左右。

这个时长最平衡——飞船不至于太大,资源携带量可控,设备也能紧凑布置。”

说完他就坐下了,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

其他人听了也没再争,现场陷入沉默,沉默就是默认。

“佘总,能不能请您简单讲讲设计理念?是不是在现有航天飞机基础上放大?还是彻底重新设计?”

佘遵点头回应:“不可能沿用现成型号。

哪怕把现在的飞船放大一圈也不行,因为有些功能根本不存在。

比如说供氧——现在的飞船靠罐装氧气维持,但要去月球待二十天,光靠储存不够用,也不安全。

所以我们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保留一部分高压氧气罐,另一方面装一套小型化的氧气再生系统,把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成氧气,循环利用。

至于吃的,可能还得用之前的流体高能食品,好处是占地小、热量足。

其他细节就不展开了,真说起来,讲一晚上都讲不完。”

他只挑了几个关键点说,更深的技术参数压根没提。

反正说了这些人也未必听得懂,还不如留着图纸上见真章。

……

这场关于登月计划的会,整整熬了一天一夜。

航天器设计和停留周期只是冰山一角。

后面还扯到了宇航员选拔标准、地面模拟训练、应急预案、通信延迟处理等等一大堆事。

听得佘遵脑袋发胀,比做三个月实验还累。

回到家,他直接瘫倒在沙发上,连鞋都没脱。

“你这一整天一夜去哪儿了?公司没去,电话也不接,出啥大事了?”

杨蜜见他回来,坐在旁边直接发问。

佘遵看了她一眼,淡淡回道:“有些事你现在不该知道。

你只要明白,这事很重要就行了。”

“我又不是不懂事,真不能说我也不会刨根问底。

我就是担心你,一整晚不见人影,连个消息都没有。”

杨蜜语气软了下来,解释自己并不是要打探秘密。

佘遵缓了口气,转而问起另一件常让他头疼的事:“最近升华佳兴那边没捅什么篓子吧?”

毕竟那子公司,三天两头上热搜,是他集团里最不省心的崽。

“最近挺稳的。”杨蜜答道,“我们在挑剧本上下了功夫,新项目已经在拍了,过阵子就有新剧上线。

艺人签约也卡得严,那些闹腾的、爱搞事的,基本都被筛掉了。

你放心,现在公司清静多了。”

“那就好。”佘遵点点头,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