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身后最硬的靠山(2/1)

车里的同胞们一个个扒着车窗往外看。

“快看!那是咱们的军舰!”

“那是升华号!国旗!咱们的海军来了!”

“活下来了……真的活下来了!”

“能回家了!咱们能回家了!”

有人哽咽,有人流泪,有人默默合掌,仿佛劫后余生的第一口空气都格外甘甜。

下车时,大使馆的负责人一把抓住靠港军舰的舰长,手握得死紧:“谢谢你们!真的谢谢!没有你们,我们走不出去!”

舰长回握住他的手,声音坚定:“人民海军为人民。

只要海外同胞有难,我们必达。

祖国,永远是你们身后最硬的靠山。”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在悄然推进。

自从把霸下重卡交给周师傅做实测,已经过去好几个星期。

这车,周师傅越开越顺手,甚至说是“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有一次为了赶时间,避免运费被扣,他连续开了十几个小时。

人早就迷糊了,方向盘微微一偏,车头开始向右滑,眼看就要冲下弯道——结果系统瞬间介入,自动回正,还发出警报把他惊醒。

“要不是这车,咱俩现在坟头草都两米高了。”他事后心有余悸。

这天跑长途,媳妇坐在副驾,看着他一路稳稳当当,忍不住问:“这车开起来咋样?真那么神?”

“好!太好了!”周师傅语气都带笑,“比我之前开过的任何一辆都稳。

特别是长下坡,刹车一点不软,热衰减几乎没有。

还有那个车道纠正,方向盘一偏,它立马给你拽回来,比老婆唠叨还管用。”

媳妇一听乐了:“那等你试驾完,咱也买一辆呗?坐着踏实,后头卧铺也宽敞,睡觉都舒服。”

周师傅嘿嘿一笑:“买啥买?升华集团说了,试驾合格直接奖我一辆!白得的,不花一分钱!”

话还没说完,他正跟媳妇唠着家常,根本没留意前头那辆车突然慢了下来。

眼瞅着两车距离眨眼就缩到危险范围,系统“滴”地一声弹出提示,车子自己降了速,稳稳当当停住——又一次躲过麻烦。

自动减速、保持车距,动作利索不说,还顺手打了双闪,给后头的司机提了个醒。

“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驾驶辅助系统冲着周师傅发出了警告。

周师傅一听这声,立马闭了嘴,不再跟老婆闲扯,全神贯注盯着前方路况,方向盘握得紧紧的。

高速服务区里,几个跑长途的大车司机围了过来。

“老哥,你这车是哪家厂出的?没见过啊。”

他们盯着周师傅这辆外形挺特别的重卡,满脸好奇地问。

周师傅咧嘴一笑,挺痛快地搭上了话:“升华集团的新款,霸下重卡。

我是他们挑的试驾员,现在正实打实地开着跑长途呢。”

“听着是挺牛,可我看这车也没啥特别的,不就是车头大一圈?别的地方跟咱们的车差不多嘛。”

大伙儿左瞧右看,还是没看出门道,纷纷挠头。

周师傅摆摆手:“这车不能光看外表,好东西都在里头藏着呢。

你们上来瞧瞧就知道了。”

说完就拉开驾驶室门,请他们一个个爬上去看。

几个人一进车厢,眼睛立马不够用了。

里面的布局、按钮、屏幕,全是他们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哎,这个红钮是干啥的?”有人指着操作台问。

“那是长坡辅助系统启动键,”周师傅解释,“升华集团最新的技术,带液压缓速器整套集成的。

以前重载大车上长坡,刹车片一热就容易失灵,现在开了这个,全程稳稳当当,再不怕刹车过热了。”

“这可真是救命的东西啊!”有人感叹。

谁不怕刹车失灵?尤其是满载下坡,要是没避险道,那就是玩命。

这事每个老司机都懂。

“还有呢,油箱也有智能监测。

只要停车熄火后燃油莫名其妙少了,系统立马报警,直接提醒你可能有人偷油。”

“哎哟,这功能太贴心了!”一群人直拍大腿。

油耗子——那些半夜撬油箱的贼,几乎是每个卡车司机的噩梦。

被偷一次,辛辛苦苦跑一个月可能就白干了。

更气人的是,有些人还拿钻头在油箱上打洞,油没了还得花钱修,两三个月挣的钱全搭进去。

“这车啥时候能卖啊?我想买一辆,贵点也认了,图个安心。”

“我也要买!”

周师傅挠了挠头,憨笑着摆手:“我就是个试驾的,啥时候上市我哪知道?公司的事儿,轮不到我说话。”

大家七嘴八舌问了一通,也只能作罢。

休息得差不多了,周师傅跟老婆打了个招呼,重新发动车子,驶回高速。

而在升华汽车总部的技术中心,

一帮研发人员正盯着手机传来的周师傅反馈报告,个个皱眉叹气。

“这反馈写得也太简单了吧!通篇都是‘挺好’‘不错’‘没毛病’,我们怎么找问题?”

潘经理听到了,走过来开口:“你们想啥呢?人家是司机,不是工程师。

能开顺手、没出事,他就说好,这很正常。

要是真有问题,他会说的,用不着你们教他怎么写报告。”

“可这写得太笼统了,看得头疼。”

“看不惯是吧?下次新产品出来,让你亲自开一个月,天天写反馈,你干不干?”

一句话噎得技术人员集体闭嘴,低头默默改数据去了。

潘经理摇摇头,转身回到工位,继续忙手里的活儿。

刚才那点小插曲,像风吹过水面,转眼就没了影。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空间站发射的日子。

庞大的“升华号”空间站由五个核心部分组成,首批发射的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中枢模块,紧随其后的是生活舱段。

西北,酒泉航天发射场。

佘遵早早赶到现场,穿着工装,一头扎进中央模块的最后检查流程,和工程师们一处处核对参数。

忙了四五天,终于等到了发射时刻。

指挥官站在三位宇航员面前,语气慎重:“这次中枢模块升空,你们三人将随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