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1/1)

电话挂断后。

林强依靠在门框上抽着烟。

嘴角有若隐若现的笑容。

有钱就是硬气!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钱不到位。

林强虽然没有钱,但他有着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鬼子也不是傻子,不会放任华夏在国际上大肆采购武器弹药。

定会从中作梗。

而林强提供的这些武器弹药,完全不需要担心会遭到鬼子的破坏。

其实一个军的武器装备,只是林强的一个开口价。

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至于这个余,到底余多少,除了林强本人,没人知道。

何来的这么多物资?

别忘了,独立营打了多少仗。

就凭从鬼子手里抢……缴获来的物资,那也足够装备一个旅的。

这还不算上仓库里面的物资。

加上这段时间打仗胜利,系统奖励的武器弹药,装备一个军绰绰有余。

而且还是非常富裕的那种。

再不济,林强还能随时随地购买。

这段时间的战斗,抗战点何止千万。

杀鬼子是一个收获渠道,系统也毫不吝啬的奖励了大量的抗战点。

完全可以这么说。

只要林强愿意,随时可以搞出一个轰炸机编队,对鬼子的占领区进行饱和式轰炸。

但这样一来,吃苦的还是百姓。

这要是在鬼子本土,林强早就行动了。

战争再怎么打,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还是不能对原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橙剂”的威力,林强至今还记忆犹新。

踩灭了丢在地上的烟头,林强带上帽子,拿着自己的配枪出了物资。

世界各国生产了大量的手枪,形态各异。

但林强独钟沙漠之鹰。

这把枪后手很多人都在,威力大,后座力也相当不俗。

沙漠之鹰(英文:Desert Eagle Semi-automatic pistol3;

简称:沙漠之鹰手枪,是美国美国马格南研究公司(MRI)研发和以色列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改进定型并制造的大口径半自动手枪。

沙漠之鹰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与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可配备不同口径枪管、发射不同口径枪弹的大威力狩猎手枪。

该枪最初口径为9毫米,弹匣容弹量为9发。

随后以色列生产出其他型号的沙漠之鹰,并推出了12.7毫米口径、7发装弹量的超大威力版本。

沙漠之鹰手枪于1979年启动研制,1981年完成原型枪制造,1983年最终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沙漠之鹰手枪分为Mark Ⅶ和Mark XⅨ两大系列:Mark Ⅶ系列均为0.44口径,有6英寸、10英寸枪管;XⅨ系列则有0.44、0.50两种口径,枪管均为6英寸长,可通过更换部件达到10英寸枪管。

沙漠之鹰手枪可发射0.357英寸、0.41英寸、0.50AE枪弹 (AE为一家弹药公司的名字,全称Action Express)

这款枪没被各国军队装备,其主要原因还是沙漠之鹰的缺点太过于明显,那就是沙漠之鹰的重量、后坐力和威力过剩。

在手枪领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其它性能不变的情况下,手枪的重量越低越好,体积越小越好,因为这样方便携带和隐藏。

各国为了研究出精致小巧的手枪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采用新型材料,或者是降低枪管的长度。

但林强独钟这款手枪。

或许是跟他后手喜爱枪战类型游戏有关。

后世想要拥有一把真正的沙漠之鹰,在国内是完全不可能的。

玩具枪倒是有机会。

毕竟黄河出品,那必然是精品。

在国外倒是能随身佩戴,但林强没那个出国送死的习惯。

扯远了。

林强挎好配枪,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前沿阵地。

阵地又换队伍了。

现在的是五连。

在鬼子猛烈的攻势下,在强大的防御,也会造成战士的伤亡。

仗打到现在,敌我双方的战损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比一。

独立营一。

鬼子兵力锐减至六万余人,足足被打掉了近一万人。

而独立营这边也不好过,前沿阵地上的几个连队,伤亡均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底线。

队伍一旦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不管战果如何,林强都会撤下来进行休整。

直到从头再来。

林强这个营长的亲临,提高了战士们的士气。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进行战前动员,只是默默地走完了整个阵地。

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林强自然无法记住所有人的名字。

但他还是想记住每一个人的面容,哪怕很模糊。

走完一圈。

林强又来到阵地后方的临时医院。

战斗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根据地那个医院已经人满为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让受伤的战士得到更好的治疗,林强令人一天之内搭建了这处临时医院。

这里的主要负责人,叫赵玉玲。

这妮子头脑特别聪慧,中医需要时间来堆积经验,但西医赵玉玲学的非常快。

连医院的几个主治医生,都“埋怨”这妮子偷师很快,往往没等几个师傅讲解完毕,她就已经知会十之八九。

此时的赵玉玲已经褪去了脸上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坚韧。

她的变化很大,但唯一不变的,还是对林强的心意。

林强走进临时医院,看到赵玉玲正忙碌地穿梭在病床之间。

她抬头看见林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营长,你来了。”

赵玉玲快步走来。

林强点点头:“伤员情况怎么样?”

“重伤员稳定了一些,但药品消耗得太快了。”

赵玉玲眉头紧锁。

林强沉思片刻,“我会想办法。”

办法多的是。

探望了一下伤员,这期间赵玉玲也忙里偷闲的陪着他。

似乎只要看他一眼,天塌下来她也不会有任何的慌乱。

赵玉玲几次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可看到林强渐行渐远的身影,她一咬牙追了出去。

她知道,有些话不说,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林营长,我……”

林强停下脚步,转身笑着看向追出来的女子:“等仗打完了,我还在,一定八抬大轿娶你过门!”

这是林强第一次回应她。

也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