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宁夏兵变(下)(1/1)

其实这进攻庆王府的也不仅仅是那宁夏镇的上万名饥兵,同时也有这宁夏卫城中的好几万军民。

这宁夏卫城中的军民对于这帮变兵攻打巡抚署和总兵署则是处于看戏的一个态度,但是这变兵们进攻庆王府,那宁夏卫的军民都自备干粮去扶梯子帮这群变兵攻庆王府。

这其中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庆藩的王爷们不仅垄断这宁夏地区各种赚钱的暴利行业,庆藩的龙子龙孙还经常打杀宁夏卫的军民,就连那些卫所的军官也受这些庆藩宗室的欺压。

自从庆王这一脉到宁夏就藩开始到现在的两百多年间,庆王一脉的子孙可以说是双手沾满了宁夏军民的鲜血,不知道多少宁夏军民被这庆藩宗室整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无处伸冤。

当然,这也不止庆王一脉与大明朝的老百姓有血海深仇,大明朝那几十个藩王的子孙基本上都与大明朝的百姓有仇恨。

这大明朝是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那就有等级差异,这官绅老爷们犯法尚且都能有路子脱罪,而这帮龙子龙孙们犯法那就更不用说了。

莫说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就连一些中下级的官僚,这些龙子龙孙们一刀杀了也不过是囚禁凤阳高墙罢了。

所以这些龙子龙孙们在地方上那基本上是横行霸道肆无忌惮随意打杀士民百姓,地方官府根本就不敢受理这方面的官司,最多就是上报到朝廷等皇帝的处理。

但这大明皇帝虽然对文官武将下手比较狠,但是对于自家宗室犯法则是非常的宽仁,一般都是下诏骂上几句最多也就是关到凤阳高墙这种五星级的宾馆监狱里面。

如此一来有了朱家的族长大明皇帝的撑腰,这帮龙子龙孙们在地方上那就更加的胆大妄为,只要不碰造反这条红线,那这大明朝那就像是他们家的后院一样随意的玩弄。

所以这平时地方上的老百姓对这些龙子龙孙那是敢怒不敢言,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出来一个英雄好汉带着他们去清算这帮杂碎。

而这宁夏卫的军民还就等到了一群英雄好汉,所以当他们得知这群饥兵们要去攻打庆王府,一个个那都是群情激奋抄家伙跟着这群变兵们一块上。

当然,这宁夏军民的造反热情如今的积极,除了与这庆藩宗室有仇恨之外,那就是这财帛动人心。

这庆藩在宁夏卫扎根了两百多年,这两百多年间宁夏地区各种赚钱的生意都是庆王家把持,宁夏卫最大的地主是庆王本人,宁夏边墙最大的走私马队更是庆王家养的。

可想而知这庆王府这两百多年来一共积累了多少的财富,民间更是流传这王府内的钱库中堆积着好几百万两的金银财宝。

...

虽然这围攻庆王府的兵民加起来总共有好几万是守城官兵的十倍以上,且这攻打庆王府都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士兵,但最终宁夏镇的兵民还是没有将庆王府给攻下来。

这其中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兵变士兵并没有一个强势的领袖人物,他们不过是临时起意聚集到在一起的,这没有一个领头的自然就很难成事。

且这些兵变的饥兵首领成分那也是非常的复杂,有的是主张起义造反,有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抢一把弄点钱花花然后继续回去当兵,还有的则是想通过请愿来迫使上面的老爷们把该他们的钱还给他们。

所以在这进攻庆王府的期间这兵变官兵内部那也是矛盾分歧冲突不断,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去攻打王府,最终导致这些拥有装备优势和兵力优势的兵变官兵没有能够攻下庆王府。

而那在庆王府内的宁夏兵备道丁启睿也看出来了这帮乱兵心不齐,瞅准时间抓住了这个机会对这帮乱兵内部进行分化瓦解。

首先这丁启睿派人出府城去联络乱兵中的温和派,也就是那些想通过请愿跪地要钱的那批人。

丁启睿派人告诉他们,现在他们停止叛乱行为的话,丁老爷将以人格担保不会对他们进行秋后算账,并且补发历年来所积欠的粮饷。

除了联络温和派之外,丁启睿还联络中间派,也就是那帮只想趁火打劫抢点钱花的乱兵。

丁启睿给他们说,只要他们停止闹事,那他们抢的钱财女人朝廷都不会进行追还,如果他们能够反戈一击的话,那朝廷还会对他们进行奖赏。

这乱兵中的温和派和中间派被丁启睿这么一忽悠全都上了当,于是按照与丁启睿进行勾结,设计将那帮激进的造反派头领给全部擒获交给丁启睿砍头,这样一来闹腾了几天的宁夏兵变立刻就被镇压下去了。

本来这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毕竟这饥兵们虽然没有攻下庆王府,但也杀了巡抚王辑泄愤,同时也在城中抢到了不少钱可以用于接下来的生活,个人的利益得到了基本的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丁启睿能够快速平定这种看似声势浩大的动乱的原因。

可这丁启睿在事态平稳之后,他推翻之前的承诺对这兵变头领中的温和派和中间派进行清算,逮捕处决了不少参与组织兵变的饥兵头领。

丁启睿之所以出尔反尔主要是因为他之前的那些承诺根本就兑现不了,莫说他区区一个兵备道了,就算是总督洪老爷也兑现不了他许下的那些承诺,最终还是要上报朝廷等朝廷决断。

但这帮乱兵击杀巡抚又进攻庆王府的恶劣行为已经严重的触碰了大明朝的红线。

这丁启睿很清楚,他要是敢把他对乱兵的那些承诺上报朝廷决断的话,那朝廷第一个就要问他这个兵备道一个姑息养奸的罪名!

所以这丁启睿在许下那些承诺就已经做好了事后反悔搞反攻倒算的准备,当时的承诺不过是丁启睿稳住这帮乱兵的缓兵之计罢了。

所以这做人做事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如果听到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那最好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要信。

...

这丁启睿处决完这帮温和派和中间派的乱兵头领之后,本以为这剩下的小喽啰们会一个个吓的胆战心惊大气都不敢喘。

但让丁启睿没有想到的是,丁启睿这种不讲信用的行为让这群已经放下武器的乱兵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恐惧。

这不管是温和派还是中间派和激进派都一致认为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们了。

这人在恐慌之中往往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所以这宁夏镇的官兵在丁启睿反攻倒算之后没几天,这宁夏镇又爆发了二次兵变。

变兵们重复了一次兵变的行为,抢夺武库夺取军械并攻打巡抚署内暂时主事的丁启睿。

但由于这大量的饥兵头领已经被丁启睿逮捕处决,所以这变兵们二次兵变不管是从组织性上还是从纪律性上都比一次兵变要差很多。

以至于这上万名变兵打一个巡抚署都没有打下来,最后被祖大弼率领关宁铁骑将这二次兵变给镇压下去。

虽然这二次兵变被镇压,但这些兵变士兵们已经不再相信大明朝的信誉,所以在面对丁启睿的二次招安大多数变兵都没有理会。

有家眷的带着扶老携幼带着家人跑路,没有家眷的带着抢来的钱财和军械跑路,跑路的方向那也很一致,不是去自立山头当贼头,那就是去投奔这宁夏附近的起义军。

而这宁夏附近最大的农民军队伍是谁呢?!

就是这在庆阳、延西一带的李自成和张天琳部,这从宁夏镇城中出逃的变兵,一半左右都投奔了李自成和张天琳。

这些来投奔李自成、张天琳的变兵可不是空着手过来的,他们基本上都带着盔甲、火器甚至是马匹等军械。

这些逃兵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还自带武器,在加入李自成部之后根本就不用训练直接就形成了战斗力。

本来这李自成和张天领在庆阳、延西一带被延绥镇总兵俞冲霄部压制在山里不能动弹,但突然有了这么一支生力军的加入,李自成、张天琳在延西的保安县大败俞冲霄,把俞冲霄打的狼狈的窜回榆林镇城。

这一波泼天的富贵,那直接就让李自成部的实力成倍的暴涨,一跃成为了他老丈人高迎祥一个级别大寇,基本上处于保三争二的地位。

李自成在保安击败俞冲霄之后,一路往东打,打到了他的老家米脂县,并在米脂县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把这大明朝的延绥镇给他扬了。

...

宁夏兵变这一波泼天的富贵也不仅是李自成、张天琳吃到了,那从陕南翻越秦岭北上到平凉府境内的拓养坤、高汝利、李万庆、王光恩等部义军听说这个消息之后。

一个个都拉着队伍往宁夏去,然后在宁夏地区招募这些逃兵扩充实力,准备打进那宁夏卫活捉庆王爷。

这一时之间整个陕西三边那是人心浮动风起云涌,李自成在筹划进攻延绥镇,拓养坤、高汝利他们在积攒实力准备攻打宁夏卫。

不过也幸亏洪承畴领着几个总兵及时赶到宁夏一带,及时制止了这帮贼寇勾结乱兵攻打宁夏卫,但由于洪承畴疲于应对这在宁夏活跃的拓养坤等部贼寇,无力去应对在延安闹腾的李自成、张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