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孙权达成协议(1/1)
曹操和曹彰从监牢里面放出来,重新回归府邸。
消息一出,江东各大势力就明白了。孙绍已经和曹操达成了和解,两家重归于好。
世家大族们默默地观望着。这一次的变故,虽然很突然,结果也倒是符合很多人的利益。
曹操和孙绍没有打起来,江东维持着现状。
孙权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暗骂孙绍枉为孙家子弟,居然一点血性都没有。
把曹操给弄死了,这才是孙绍应该做的。
也是孙权乐意看到的。
孙绍和曹操之间没有爆发冲突,孙权想要夺取江东的大权,不就是要更加努力了吗?
在锦衣卫和孙权约定好的这一天深夜,锦衣卫密探如约而来。
孙权已经等候多时了。
密探一看孙权的神色,心中就明白了,拱手道:“孙将军,考虑得怎么样了?”
孙权双目炯炯有神,没有之前的忧虑和慌张,十分坚定地说道:“让吾臣服朝廷也可以。不过吾有条件。”
之前贾诩就吩咐过,孙权一定会提出一些条件,所以密探早就心中有数了。
密探拱手道:“我主交代过,孙将军若是有什么条件,大可直说。”
孙权缓缓地说道:“吾统领江东,朝廷不得已插手江东的官员委任,也不得在此驻军。同时朝廷也要减免江东的赋税。”
密探是没想到孙权的胃口这么大。
官员任免、军队驻防、赋税收入,这三个条件要是都不能干涉,江东不就是国中之国了么?
密探犹豫地说道:“这事,在下无法正面回复,还请孙将军等候佳音。”
孙权当然明白。这几个条件,孙权是必须要达成的。
只要掌握了官员、军权、财政,那么孙权就不会是刘俊的傀儡。
孙权淡淡地说道:“时间紧迫,吾就不留阁下了。”
看着孙权看似平淡的表情,密探心中冷笑。
不过一个被利用的棋子,日后有孙权哭的时候。
消息传回柴桑城,贾诩欢喜不已。
孙权终于上钩了!
如今的江东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孙绍再怎么聪明,终究是年轻人,无法镇住江东的文臣武将。
只要孙策一直昏迷不醒,迟早有一天,江东内部就爆发矛盾。
文官们会不会借用这次机会架空孙绍,武将们会不会担心孙家的基业被篡夺?曹操会甘心待在屋檐之下?而江东世家会不会一直甘愿为掌权者吸血?
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贾诩就是搅动江东的幕后黑手。
“成了!大计得以进展,主公一统天下,势在必行。”贾诩美滋滋的,仿佛完成了一件大喜事。
贾诩的年纪不小了,哪怕一直都在保持着养生,却也感受到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
若是能够亲眼看到刘俊一统天下,贾诩感觉此生无憾。
为了达到这个期望,贾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哪怕背上千古骂名都行。
实际上,贾诩的名声已经够臭了。
刘俊一般都不怎么听贾诩的计策,除非万不得已。
既然计策已经成功了,贾诩现在就要继续添油加醋,把整个江东的局势给搅乱。
阴恻恻的贾诩又要冒出坏水了。
要想让孙权相信,那么孙权提出了条件,绝对不能够全部答应。
故而贾诩开始派出密探和孙权拉扯,双方不断对孙权提出的条件进行谈判。
孙权也从拉扯之中察觉刘俊的确是想要推举孙权为江东之主,要不然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和口舌干嘛呢?
两天的谈判之后,双方终于达成了相关的协议。
具体的细则就是刘军驻扎在孙权夺取江东统治权之前的地域。官员委任由孙权举荐,该官员必须要到洛阳接受委任,才能够到地方上任命。至于赋税问题,免除十年,十年后按照大汉赋税执行。
对于这样的条件,孙权是有所退让的。
比方说第一条就是孙权的巨大让步。
刘军打到哪里就驻军在哪里,这就是逼迫孙权早点夺权。如果刘军都占据了好几个郡了,孙权还不能夺权成功,那就没孙权什么事情。
官员前往洛阳接受委任,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最后的免除十年的赋税,孙权觉得已经足够了。
别说是十年了,只需三年,孙权觉得自己就能够反扑刘俊。
只可惜孙权想得很美,却不知道他和刘军达成协议的事情,刘俊压根就不知道。
一切都是贾诩在操作的。
至于刘俊会不会同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和孙权达成协议之后,贾诩开始调动兵马,猛攻豫章。
同时锦衣卫们也开始出动,在江东境内不断散播谣言。
其中一条谣言就是曹操毒害孙策,试图吞并江东。
江东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没有因此而出现慌乱。
不过百姓们就都知道了孙策和周瑜都已经无法抵抗刘俊了,难免会恐慌。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
在刘军的猛烈进攻之下,江东军和曹军苦苦地支撑着防线。
由于江东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曹操给抓进大牢,最后虽然是解除了误会,但曹军武将也开始和江东军貌合神离。
出工不出力已经是常态了。
因为曹军的懈怠,使得刘军不断地扩大地盘。
三日之中,刘军攻破三座城池,让江东和曹军反攻计划出现了反转。
与此同时,张辽和黄忠更是联手挫败了鲁肃的进攻,让江东军损失了不少的兵马。
各种坏消息传回吴郡,孙绍眼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对劲,急忙找来了张昭和张紘进行商议。
张昭和张紘都是内政高手,但要他们如何破解军事难题,这就有点为难他们了。
“眼下之局,我军陷入被动,刘军兵力雄厚,我军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张昭提出了一个办法。
兵力不足是摆在面前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刘军给占据了三座城。
孙绍是年轻,但不意味着他笨啊。
张昭的计策,顶多就是保持对峙,但绝对会耗费江东的潜力。
这不是孙绍想要的。
可眼下江东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了江东换来一个明确的方向。
现在江东也只能继续着现在的战略对策。
大汉的战争,已经集中在了东南和西南,其余地方那是安居乐业。
身处于洛阳的刘俊美滋滋地看着各地传回来的各种情报。
随着朝廷各种惠民政策的深入,各地的民生经济已经开始慢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些富庶之地,已经可以预见今年的丰收了。
纸张和书籍的推广也进行得十分顺利,给刘俊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刘俊不是土财主,收的钱越多,他花的也越多。
虽然大汉已经开始欣欣向荣了。但问题也渐渐突出了。
人口还是太少了。
哪怕因为刘俊的乱入,结束了中原持久的大战,可百姓还是收到了巨大的影响。
比方说冀州的人口到了现在,也没有恢复到当年最鼎盛的时期。
对于这一点,刘俊倒不是很担心。
只要鼓励生育的政策不停地推下去,人口一定会不断地上涨。
当然了,刘俊也没有等着,加大力度投入到高产粮食、作物,推动技术的革新。
相信不远的将来,大汉会越来越好。
刘俊的心情很不错,可郭嘉拿着江东那边的情报过来之后,刘俊的脸都黑了。
“文和这厮,老毛病又犯了。刺杀周瑜,毒害孙策,简直就是下三滥。”刘俊揉了一下发疼的额头。
事情是贾诩派人干的,刘俊事先不知情,但日后世人都会认为是刘俊授意贾诩干的。
别说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身为权倾天下的唐王,手下的谋士怎么敢胆大包天瞒着去干坏事呢?
还是铲除敌对势力的首脑和副手。
刘俊都可以预见史书上写着:初,诩奉王命,刺周瑜、毒孙策于江东。
刘俊叹息了一声,说道:“这该死的老狐狸,本王的名声算是毁在他的手里了。”
郭嘉也清楚刘俊的担忧,但他却不置可否地说道:“主公,您不是总说胜利者书写历史么?事情没那么严重的。”
郭嘉实际上觉得贾诩干得很漂亮。一次性解决江东的两大首脑,刘军日后要拿下江东就轻松很多了。
刘俊白了郭嘉一眼,说道:“要不这样吧,本王就让记下:祭酒郭嘉献策,王震怒,拒之。嘉与诩共谋划之。如何?”
郭嘉苦笑了一下,向刘俊说道:“主公,您就饶了吾吧。吾下次不敢了。”
刘俊冷哼说道:“谅你也不敢!给文和下令,让他不可再用此卑鄙之计,要是有损本王的名声,严惩不贷。”
郭嘉笑了,他知道刘俊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事情都发生了,刘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主公,文和先生是为了整个大汉,您也不要生气了。”郭嘉劝说着刘俊。
刘俊已经对贾诩的行事风格都习惯了,此事就此翻篇了。
毕竟远在洛阳的刘俊,无论都干涉不到贾诩。
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后快速知道,已经算是锦衣卫的忠心了。
“算了!不管他。先看看其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