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寒山寺(1/1)

秦风落榻的第一站,是无锡县。

实际上,这还没有出中枢的范畴,因为这里属于京都直辖。

以前这里称之为无锡州,开朝二年时降为了无锡县。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朝廷直接管。

“无锡之名,从商末便有文字考证此地,周文王祖父的俩儿子,到这定国为勾吴。”

“后周武王封为吴君,在此建吴国,后来阖闾将吴国都城搬到了苏州城。”

秦风看着书本上记载的内容,读给红鸾以及秦清月来听,觉得相当有趣。

“至今为止,此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此地有锡山,在汉代被挖光了,无锡之名便一直传到了现在。”

古往今来,大多地名都是改了又改。

无锡县名字没有变更,也着实不太容易。

“当年始皇帝南巡之时,也来过此地。”

秦风望着那灰扑扑的无锡城,就坐落在运河边上,码头上的脚夫来往不断,肩上扛着大大小小的麻袋行李。

也有脚夫扔出铜板,趁着空闲时间买着汤面去吃。

端是一副繁荣景象。

“整座城都被水系穿过,往来皆舟船,江南水乡之名果然不虚。”

京都虽也有秦淮河。

可却不似无锡这般,百姓们主要出行多靠乘舟。

大大小小的水系在城内四通八达,一面连通运河,一面连通太湖,数不清的桥梁穿插而过。

那狭窄的桥梁,也会给秦风的车队带来极大的负担。

谁也不知道这些桥梁能否承受住秦风车队的重量。

若是强行入城游玩,怕是会垮塌多处桥梁。

故此,秦风只是寻了高处,队伍暂且休整,有地方官员带来了大量的食物饮水等。

“无锡县县令徐长青,率衙署诸吏,拜见辽王殿下,辽王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风监国执政,一切规制都与帝皇相同。

平日上朝时,百官也都呼万岁。

秦风当初也想改个其他称呼的,奈何百官们都呼习惯了,偶尔唤其他的,反倒是不齐了,乱糟糟的一片。

故此,每次大朝会上,秦风都会被称之为万岁。

大庆自此也就出现了两个万岁。

如今这无锡县县令叩拜所呼,倒也没有什么差错。

秦风眺望着如同巨鬼静卧在太湖畔那座烟火气十足的城池,并没有回头去看那五十多岁的老县令。

“起来吧。”

“谢辽王殿下!”

徐长青率一众衙署起身,瞧见秦风的背影万分激动。

秦风指着远处的那座无锡城。

“这里被你们治理的很不错,平日里可还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吗?可与本王说一说。”

秦风南巡。

就是为了解决南方问题来的。

顺便也将这些南方的官吏,彻底笼络到自己的身边来。

这样未来施展任何政令,都不会出现太大的滞涩。

徐长青听到这话,更是激动莫名。

“全赖辽王殿下,还有圣上治国有方,无锡县已越发富庶安康,蒸蒸日上,如今无锡上下所有人,都迫切希望辽王殿下能再次歇住几日,那将会是无锡人无尽的荣光!”

秦风笑了笑。

“无锡离京都那么近,总会有机会的,今晚定在苏州休整,那边的官员怕是都排队在城外守着本王了。”

无锡县令顿时急了。

“辽王殿下,不是小臣吹嘘,苏州拥挤,住的地方当真没有无锡这边宽敞安静,而且苏州那边的官员都年轻,做事儿毛毛躁躁的,怎么能照顾好辽王殿下,辽王妃,郡主殿下?”

红鸾虽是侧妃。

但在外面,同样被称之为辽王妃。

这也让红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有些心动。

秦风忍不住笑了出来。

苏州的主官四十多岁,做事儿雷厉风行,却被徐长青称之为那小子毛毛躁躁。

还当真有趣儿。

都说江南各地的官员百姓,都互相瞧不起别的地方,甚至相互嘲讽诋毁,巴掌大点的地方,彼此都有八百个心样子。

就如同南面总嘲讽北面的为‘搜波宁’。

北面称呼南面的为‘南蛮子’。

这相爱相杀的劲儿,不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

徐长青巴不得秦风就住在这,不要去苏州,否则这无锡在苏州那边,怕是都难抬起头来了!

不知道要被嘲讽多久。

奈何。

“本王每日行程早已定好,若无要务绝不能有半分逗留,你既为中枢直属,也应当知晓如此。”

无锡为朝廷直属,本就不属于秦风南巡的重点地方。

这里这些年也受到辽地影响,发展的很好,秦风无需多管。

队伍在无锡城外休整了不到两个小时,在无锡县令等人期盼的目光下,车队再度启程。

无锡县令带着衙署官吏们追在车队后面狂奔高呼。

“辽王殿下一定要再来!一定要再来啊!”

这一追,就足足跑了两里路,不知道累倒了多少人,也难为了那五十多岁的老县令。

秦风倒也能明白老县令的意思。

他如今万金之躯,能在哪个地方多停留几日,未来哪个地方便能受到朝廷的重点重视,哪怕资源倾泻一点,都有无尽的好处。

只不过无锡本就是中枢直属,也为此受益多年,地方安稳太平,确实没有必要多管。

反倒是苏州那边,自古以来就为繁华之所,城池规模远远比无锡强上太多。

无锡只是县的规模。

苏州则为苏州府。

同样的,苏州也同样是朝廷直接管辖之地,等车队抵达姑苏城外时,已快到了天黑之时。

秦风望着远远瞧见的黄色寺庙,忍不住吟诗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泊钟声到客船。”

红鸾忍不住坐起,望向了前方的寺庙。

“那就是寒山寺?”

秦风点头。

“我们就住在寒山寺,千年前张继的一首诗,成就了一座寺庙,这座寺庙之前称之为枫桥寺,却因为这首诗,改名为了寒山寺。”

远远的寒山寺外,有众多的官吏、僧众道士聚集,还有一些有门路的地方士族,也守在寺外许久许久。

车辆逐渐超过回去报信的马匹,不过也无需人回去报信,那庞大的车队,哪怕隔着一两里远的距离,也能远远瞧见。

“辽王殿下来了!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寒山寺外轰然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