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替代方法(1/1)

赎买自己的钱,需要每年缴纳,每年便是五两银子。

几乎除了一些身份特殊的流犯,没人能拿出这样一大笔银子。

但好歹有句老话——蚊子再小也是肉。

只要是钱,那不就成了?

除此之外,还有探监的人上交的保护费。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

探监交钱,天经地义。

最后一个,便是入狱后,被抄没充公的私有财产!

这就是最大头的一笔钱财了。

司安美滋滋的下发命令。

这下换成另一拨人开始“呜呼哀哉”了!

司安此举,便动了好多人的“蛋糕”,能不叫某些人心底暗恨吗?

恨得都快咬牙切齿了!

被不知道多少人咒骂的司安可不在乎,他每天都忙的起飞。

最后实在受不住。

这钱暂时有了,可如何做账,如何分配,还有寒州重新建设的种种问题,都叫司安焦头烂额。

所以司安想都不想,直接选择请外援。

这个外援可不是别人。

是此前已经打过交道的二品巡抚,方全淮,给从他的府衙当中客客气气给“请”了出来。

什么?

请人来做什么?

自然是做自己的账房先生。

司安尬笑。

他别的都行,可管钱入账,还有开销分配,却一窍不通!

为了避免自己出差错,只好请方全淮过来坐镇。

方全淮接到邀请,便抛下了自己手中的事务,嘟嘟嘟跑过来了。

屁颠屁颠。

主动极了。

吗的,能不主动吗?

此前司安怎么折腾那群下官的,方全淮是亲眼见过了,回去之后,方全淮都连着做了两天噩梦,梦到自己背着匹死沉死沉的马去跑步,那马在自己身上又拉又尿。

吓醒过来后,一摸后背,大汗淋漓。

一摸被褥,也是十分潮湿。

方全淮从自己中进士后所有做过的事都捋了一遍,觉得没做过什么天理不容的滚蛋事,这才又能睡上个好觉。

这种情况下。

司安过来邀请自己去帮忙。

那方全淮能不主动吗?

不主动的话,若是下次被折腾的就是自己了怎么办?

还有,陛下密信中对司安这位大将军的关心和爱护可做不得假。

谁家好人出行,要拨两千个护卫?

这种大场面,方全淮可是从来没见过。

所以,司安的话,现在在方全淮这儿,跟“圣旨”也差不多了。

方全淮管理这些庶务还是很得心应手的。

至少来过来坐镇后,整个寒州,只要是涉及到了银钱分配方面的问题,都被处理的井井有条。

司安别提多满意了。

朝廷暂时还没给钱?

不重要!

司安有自己的捞钱方法!

至少还能顶得住一个月左右。

当然了,司安也没傻的将大权通通交给方全淮。

而是依照自己南疆已经划分出来的领导班子模式,成立了互相辅助,也同样互相监督,平分职权的管理组。

而且,司安也培训了专人,时不时就要给这些或是走马上任,新来的官员,或是没犯大错,依旧保留职务留任查看的官员,上一上“思想工作”。

对于司安这个受过二十一世纪思想教育和义务教育,学过政治这门学科的新时代青年来说,不过是默出来一些具有教育性意义的洗脑“心灵鸡汤”,那根本就是手到拈来好不好?

甚至司安还将自己能够默出来的所有语录和鸡汤,整理成册,让在任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部亲自拿纸笔誊抄了一份。

每个月,进行一次“月考”,没三个月,进行一次“季考”,甚至每半年还有一次大考!

语录册子里的所有,都会被出成填空题和选择题,甚至还有问答!

按照得分来评定他们的思想级别。

分数不达标,会被通报批评。

同时分数达到优秀标准的司安也不吝啬给予奖励。

这个方案在拿给方全淮这个二品巡抚大员过目之后,方全淮对司安的脑瓜中的点子,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不是说不好。

是真的太好了。

此前怎么没有人想出这样的好方法,来设置官员的评定?

甚至方全淮觉得,这种方法自己回去后,或许也能修书一封,送去吏部,让他们参考一下,整改整改他们那老掉牙的官员升迁制度!

赞叹过后,方全淮又忍不住思索。

这司安不愧二十出头便兼任大魏大将军和南疆总督的职位。

此前没有亲眼见过,也没有亲自接触过。

所以不知道这青年竟然如此鬼才!

智谋多端!

身为个武将,在治理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个年轻人,究竟还有什么能难得住他?

分明是天生的治世之才!

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啊!

等等——

方全淮心中愈发光明高大的形象,突然崩裂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

他倒是忘记了一件事。

这位司大将军,还真不是“无所不能”,他也有不会的,会让他焦头烂额的事!

不就是自己现在所做的?

说句实话。

处理账务,管理财政,也的确是个费脑子也费眼睛的麻烦事。

在自己府衙。

这些“杂活儿”最后的归属都是方全淮的手下。

可在司安这里,都归属他方全淮,方巡抚手里了。

当真是风水轮流转。

方全淮能拒绝吗?

当然能了。

可他根本不敢好不好?!

以这位大将军的勇猛程度,方全淮都怕自己上一秒拒绝了,下一秒就会收获飞过来的两个大嘴巴子。

同时司安还会笑着同自己说。

【让你好好的清醒清醒在说话。】

在某种意义上,方全淮也算是真相了?

算了。

这件事暂且不提。

不就是干活吗?

只要不让他背着马去赛马,一切都好说。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纠结自己干活多少的问题!

是司安所列出来的官员考核规则,还有思想教育分数评定的问题!

这种优秀方案,若是只在这种偏远边关实行的话,岂不是浪费?

所以方全淮明里暗里就开始鼓动司安,让他考虑考虑,将这个方案呈报给陛下,让陛下在全大魏范围之内推行。

对此,司安是没什么想法的。

既然是对大魏有利,能为女帝陛下分忧,司安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