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手机长了脑子33(1/1)
阮清瑶看向院子里正忙着赶鸡进圈的奶奶,感觉比自己还有活力。
有了主治医生的这番话,她就像有了一把尚方宝剑,当即决定——趁这次回来把奶奶接到东海市,这样就能更频繁地用灵泉水调理奶奶的身体,至于病情变化,只要不去医院检查,外人根本无从知晓。
而且她早就想好了说辞,对外只说是老中医的方子歪打正着起了效,所以中药不能断,这样一来,既可以解释奶奶的病情好转,又能掩盖灵泉水的秘密。
只是没想到阮奶奶放不下家里的鸡,“囡囡啊,奶在老家还能养几只鸡,你每次回来都能吃上新鲜的土鸡蛋。可要是去了市里,整天待在那小盒子一样的房子里,奶奶我会闲得发慌的!”
阮清瑶理解阮奶奶的想法,她知道老人家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立刻戏精附体红了眼眶,抱着奶奶的胳膊撒娇:“可是奶奶,我好想你啊。长这么大,我们从来没分开过这么久,我上课都走神,有时候都不想读书了。”
阮奶奶一听孙女因为自己耽误学业,哪还顾得上别的,当即拍板:“走,奶跟你去东海!可不能让你分心!”
阮清瑶原本还有些担心奶奶会对城市里的生活感到不适应,没想到老人家适应能力超强。
抵达小区没几天,奶奶就已经和楼下的其他奶奶们打成一片了。
每天早上,她会和她们一同去菜市场买菜,下午则搬个小马扎坐在楼下,愉快地闲聊着。奶奶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甚至比阮清瑶还要更快地融入这个社区。
一个周末,阮清瑶带着奶奶去她的学校逛逛。
当她们路过校门口的地摊时,奶奶看到纸板上的价格,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她指着一盆多肉植物,兴奋地对孙女说:“囡囡,你看,这多肉要十块钱一盆呢!”
接着,她拉着阮清瑶走远了几步,压低声音念叨道:“菜市场才五块钱一盆,我上次还看到有个摊子卖十块钱三盆呢!”
阮清瑶微笑着解释道:“这边的顾客大多是大学生,她们花钱比较大方,觉得十块钱一盆也不算贵,只要这些多肉长得好看,养多肉的盆子好看就行。”阮奶奶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结果第二天阮奶奶就搬回了一大堆多肉植物,在阳台上轰轰烈烈地开启了“种植大业”。
阮清瑶很是佩服阮奶奶的行动力,索性在网上购买了两个多层花架和许多可爱的小花盆,这样每层都能摆放不少多肉。
阮奶奶一看,干脆把花架分了类,一个种多肉,一个种小青菜、小葱,在灵泉水的“加持”下,不管是花草还是蔬菜,都长得绿油油、胖乎乎的,生机勃勃。
另一边,傅泽钧最近总觉得自己的手机长了脑子——网页上老是蹦出阮清瑶的新闻。
有她在舞台上唱歌的照片,有她带着奶奶逛校园的路透,那些明媚的、温暖的画面,他看着看着,就顺手点了保存,连他们之前在学校迎新晚会上合作的视频片段,也被他悄悄存在了相册里。
这天,单位正在策划一场活动,需要用到一张旧照片。
同事陈亮急匆匆地跑过来,询问傅泽钧是否有合适的照片可以提供。
此时的傅泽钧正全神贯注地处理一份紧急文件,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他头也不抬,随手将自己的手机递给陈亮,并随口说道:“你自己找吧,照片应该在相册里。”
谁知过了好一会儿,傅泽钧已经完成了手头的紧急工作,可陈亮却依然拿着他的手机,没有归还的意思。
更让傅泽钧感到奇怪的是,陈亮的脸上竟然挂着一种似笑非笑、充满暧昧的表情,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傅泽钧心里不禁有些发毛,他悄悄地走到陈亮身边,想看看他到底在看什么。等等,他怎么存了这么多阮清瑶的照片啊!
傅泽钧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陈亮这个大嘴巴,肯定会把这件事宣扬出去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傅泽钧是阮清瑶粉丝”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认识傅泽钧的人中间迅速传开了。
甚至连他的顶头上司陶司长,都在午饭时笑眯眯地打趣他:“泽钧啊,听说你有了喜欢的人?是谁家姑娘啊,什么时候带过来给我们瞧瞧?”
傅泽钧哭笑不得,这流言传得也太离谱了吧!说他是粉丝也就罢了,怎么到了领导这里,就变成了“喜欢的人”呢?
他赶紧向陶司长解释道:“司长,您可千万别听陈亮胡言乱语啊,那个女孩只是我母校的一个学妹而已。我上次回学校的时候,偶然间才认识她的。”
陶司长听了傅泽钧的解释,并没有完全相信,反而还饶有兴致地追问起来:“哦?原来她是东海大学的啊!那肯定很优秀啊,东海大学可给我们国家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呢!”
傅泽钧肯定的点点头:“是啊,她确实挺优秀的。”
陶司长挑了挑眉,接着又问:“那她学的是什么专业啊?要是以后她想来咱们部门实习的话,我可是举双手赞成呢!”
傅泽钧一听,顿时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司长,这个可能不太方便,她的情况有点特殊……”
陶司长见状,好奇的追问道:“哦?有什么特殊情况?”
傅泽钧怎么不知道原来领导也有这么八卦的一面。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在心里斟酌了一下措辞,“司长,您最近应该听过那首被改编的《一路生花》吧?其实,原唱就是她。”
话里那点藏不住的自豪,陶司长听得真真切切,他忍不住笑道:“哦?是吗?我倒是还听说,你们俩在学校的迎新晚会上,一起合作过这首歌呢。”
傅泽钧的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嘴上却还在谦虚:“就是……机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