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 大明银行(1/1)
官道的事,本应该交给工部。
不过这些天六部正在变革,各个部门也在进行整改,变动。
所以这么大的事,暂时工部是没办法进行主持的。
所以前期一系列的事,周建安就交给了自己的小内阁进行处理。
不过大多也只是一些计划的事,但是也需要派遣很多人到每个布政使司去走一走,做一些简单的丈量以及道路所需要经过的城池。
这个任务是繁重且庞大的,即便是现在的工部接到这个任务那也绝对是一个头两个大, 更别提周建安的小内阁了。
不过同时,周建安也给小内阁拨付了足够支撑这些调研的费用,并且有了周建安盖了大印的公文以后,他们可以在各地调用文吏官员,这之后的事,周建安便全权交给他们了。
移交官道的事情之后,周建安便认真的研究起了银行的事来。
同时期的欧罗巴,银行早就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物了。
而在大明,银行的前身才刚刚进化到钱庄的地步。
甚至连钱庄在这个时代都还未发展到巅峰。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银行和后世的银行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首先便是银行只为商人和贵族们服务,一般的百姓,可能连银行的门往哪开都不知道。
所以周建安所想建立的银行,乃是天下之银行,如此才能将银行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并且周建安一直都觉得大明的货币制度是有问题的。
首先是铜钱和白银的兑换比例,这是在一直不停变化的。
而真实的情况下,大明的百姓手中的铜钱是绝对比白银要多的。
在正常的生活之中所使用白银的场景也是非常少的,并且由于白银含量不一的问题,使用起来也是非常麻烦,需要切割,称重,验明含量再进行兑换等等。
你能想象在市井之中,有人拿着一坨黑不溜秋的银块交给商贩,而后商贩提起一个小称一边称一边切割的场景吗。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的欧罗巴,人家已经有了十分标准的货币了。
并且银块这东西在日常的使用之中,十分的麻烦。
所以周建安在建设银行的时候,打算将货币也直接进行改革了。
首先就是将货币标准化。
以朝廷的名义发布标准货币,这个时代还是以银币为主,纸币的难度还是不小的。
所以周建安暂时还是打算推行银币,其含银量仍旧采用大明官方纹银的标准,大约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含银量,剩下含量为铜。
而一枚银币的重量大约是七钱二分,和后世的袁大头是差不多的,但是含银量相比冤大头要高的多。
除了银币以外,大明银行还将推出价值较小的铜币。
为了将铜钱和一枚银币的兑换比例维持一比八百左右的区间范围之内,朝廷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例如遇到银价贬值的时候抛出大量铜钱,回收大量白银,较少市面上的白银,增加其价值。
铜钱若是遇到贬值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
除此之外,朝廷还需提高铜币的含铜量,并且一直要做到稳定,只有如此,铜的价值才会稳定。
一旦银行推出以后,大明将强制性的推行银币和铜币并且在市面上流通,除此以外,朝廷所收的赋税等也必须是以这两种货币缴纳。
另外,宗室,官员,将士们的俸禄也必须是按照银币和铜币这两种货币进行发放。
如此一来,银币和铜币才会快速的在市面之上稳定下来并且占据一定的地位。
而如此改革之后也将推动商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市场也会一步步的大起来。
反正,在周建安看来,银行和其相关知识的推广绝对算是一件大好事。
至于这件事,周建安则是直接交给了有着丰富钱庄经验的于成龙推进。
在这之前,洋河堡便已经有了钱庄开始运行并且已经从中赚取了大量的收入。
洋河钱庄之后也是从洋河堡跟着周建安来到了松江府,而直到现在为止,洋河钱庄已经在大明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省府都开设了钱庄,不止是省府,一些重要的贸易城池,港口,码头也都有洋河钱庄的身影。
周建安前段时间还询问过一番,如今的洋河钱庄大约有三十五家之多,加上威武军的俸禄也基本都是用洋河钱庄的本票进行发放,所以洋河钱庄的本票在松江府的商人们眼中也是最喜欢的存在。
毕竟有大明吴王殿下背书,就算崇祯出问题,咱吴王也不会出问题不是。
所以于成龙便是其中最主要的负责之人,在这期间,于成龙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加上周建安早就跟其谈起并且讨论过银行之事,于成龙在主管钱庄的时候也对银行有过一些了解,所以让他来负责银行之事是最佳的选择。
有了洋河钱庄的基础,从而建立起大明银行来那也是非常顺利之事。
另外,关于大明银行的名字,周建安倒是让崇祯拿了主意,原本崇祯的意思是什么万国银行,他的意思周建安还能不清楚,不就是想把所有的生意都全部做了吗?
不过这名字周建安不太喜欢,他还是比较喜欢简单粗暴一点。
所以商议到最后,银行的名字就只剩下了一个。
“大明银行!”
简单粗暴,易懂!
试想一下, 当挂着这四个大字的牌匾充斥在整个世界的重要城市的时候,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尤其是当那些外番人抬头看向这四个字的时候眼中都充满了向往,当大明的子民们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脸上写满了骄傲。
到那个时候,这四个字的威力才无限的大。
敲定之后,周建安便立刻将于成龙给叫了进来,让他直接着手开始准备搭建起大明银行来,因为有洋河钱庄的缘故,所以搭建起来也是十分的顺利、
在这期间,时间缓缓而逝,距离大明商贩们交货的时间,越来越近。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即将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