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缺钱。(1/1)
内阁的商议,周建安还不知道。
但是眼下松江府的情况,他可是比谁都清楚的。
明面上周建安不敢对这些番人们怎么样,可是黑冰台出手之后,一切都不是问题。
很快,在黑冰台的审讯之下, 一条清晰的整个事情的走向图便出现在了周建安的面前。
一切的迹象也表明,这些番人们正是打算利用大明律法上的一些漏洞想打一把经济战。
经济战。
这在这个时候的大明是多么小众的一个词啊。
不过周建安却很清楚,这事情若是真的让番人们给办到了的话,结果对于大明会是多么的惨烈。
仅仅这一次,大明所损失的将是之前几年里所有的财富积累。
甚至是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大明都有可能被番人们压着根本喘不过气来。
这期间大明也将面临非常多的问题、
按照大明现如今的军费开支,建设开支,制造开支等等,因为贸易的损失以及日后贸易的地位,这些支出都将庞大的爆炸的地步。
大明必须要同时进行裁军,控制建设和制造甚至是官员和宗室的俸禄才可以勉强进行维持、
同时,因为此次贸易战的后遗症也会开始慢慢的展现出来。
首先,便是那些将土地用来进行大量耕种经济作物的百姓们。
他们因为没有耕种粮食,所以日常的需求就必须进行购买,可是随着大量的土地都用于耕种经济作物,粮食的需求暴增,但是产量却降低了。
这个时候,番人们从海外拉回来的粮食价格很有可能就会不断的攀升。
而且这个价格,还是他们说了算,朝廷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经济本就差了,那些百姓们也入不敷出,又哪里来的银子去购买粮食、
吃不起饭之下,破产的匠人,机户等会越来越多,最后开始蔓延,朝廷又没有多余的银子去救济,长此以往,这些人肯定会生乱。
而朝廷为了镇压他们的叛乱,又会花费更多的银子,可朝廷也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那就只能加赋税。
百姓本就吃不起饭了,这一加赋税,反正是死,那不如全都反了。
如此,周而复始,大明便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而这一切便是番人们最终的计划。
而这个计划,可不是白皮书拿来看看而已,而是已经真正的开始实施了的。
并且现在成绩显着,按照现如今的走势,大明已经算是站在了悬崖之上了。
“真他娘的够阴险的啊,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狗日的番人,忘我大明之心生生不息啊!”
“即便是到了后世,这些狗东西也一直这么干的,看来,有些东西还真的是能遗传的。”
“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周建安独自一人坐在案前,神伤不已。
从发现此事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大半年多的时间了。
而真正的发现番人们有问题的时候才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虽然周建安已经尽可能的去干预了。
可在巨额的利润面前,大量的百姓,匠人,机户,窑户,店东们直接被蒙蔽了双眼,根本不会听朝廷的一点劝阻、
朝廷的衙役公差们前脚刚走,这些人后脚就又把作坊给开了起来。
通宵达旦,夜不能寐。
所有人都怀揣着一个发财的梦想,这个时候恐怕谁都不能阻止他们、
番人,早就已经将这些算的清清楚楚了。
这些天,事情虽然已经查的清楚了,番人们想干什么,周建安也知道一个大概了。
无外乎就是想利用大明百姓们想要发财的心理,狠狠的敲打一下,而后从中获取巨额的利益。
但是怎么破局,周建安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倒是对那些番人们留了一手,几乎所有下定的番人全部被周建安以各种理由留置在了大明境内、
虽然这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用,但也算是一个方法了。
周建安也将堵胤锡他们给召集过来商议过好几次该如何处置。
而颜继祖,堵胤锡他们虽然很有经验,但是对于这种事其实也算是头一遭。
之前虽然也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但是其数额都比较小,影响大不了也就一两个州府而已,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
可现在不一样,这次的数额已经在上千万两银子以上了,其影响的更是大半个大明的百姓。
他们也有一些办法,但是大多周建安都没有看上。
而在一番商议之下,大家伙也都发现,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非常的简单。
那就是银子!
只要朝廷有足够的银子拿出来进行收购,这场危机其实便直接解除了。
可问题就在于,大明朝廷现如今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银子来。
他们知道的数额就在上千万两,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若是真正的千万余两的话,靠着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积蓄,以及吴王府库房中的银子的话,估摸着还是够的、
可是千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而且这千万两银子一出,朝廷官员的俸禄甚至是威武军的俸禄那都得停了。
银子,哪里去找银子呢?
周建安一时之间有些焦头烂额起来了。
他现在甚至在想,自己要是早些将银行给搞出来就好了。
若是有了银行,那么就有足够的银子了。
虽然,只是暂借。
但是,总比没有的好。
可现在想这些,确实有些鞭长莫及了。
不过在思前想后之下, 周建安还是有了一个主意。
紧接着他立刻书信一封,而后将王府文吏给叫了进来,又让他们临摹了近百封,而后周建安拿起自己的金印,在每一封信件之上都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之后,他便从威武军之中挑选出精锐来,由他们快马加鞭的将这些信件送到对应人物的手中。
而他们的目的地几乎全是那些藩王们的封地,另外一个目的地,则是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