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揭示用眼过度的核心病机是久视伤血→ 肝血虚 → 累及肾精、心神(1/1)
用眼过度按黄帝内经来说会伤到哪里?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用眼过度(久视)主要会损伤肝血,并间接影响与肝密切相关的心、肾等脏腑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
1.最直接伤及:肝血
-《素问·五脏生成篇》:
>肝受血而能视。
明确指出视觉功能依赖肝血的濡养。用眼过度会大量消耗肝血,导致肝血亏虚。
-《灵枢·脉度》: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肝的经络连通双目,肝血充足、肝气调和,视力才能清晰。
表现:
眼干涩、视物模糊、疲劳、眼球酸胀,甚至头晕、面色萎黄、指甲干枯(肝血虚的全身表现)。
---
2.间接影响:肾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肾生骨髓,髓生肝。
肾精化生骨髓,骨髓滋养肝脏,肝肾同源(精血同源)。
-《灵枢·大惑论》: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
视觉依赖全身脏腑之精,而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
表现:
长期用眼过度耗血,进而耗损肾精,导致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早衰等。
---
3.累及心神
-《素问·宣明五气》: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久视伤血即指过度用眼消耗肝血,而心主血,肝血虚则心血亦亏。
-心藏神,目为神之外使(心神外现的窗口),心神过耗会加重视觉疲劳。
表现:
失眠多梦、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
关键机制:久视伤血
《黄帝内经》将久视列为五劳之一(《素问·宣明五气》),明确其病理核心是过度消耗肝血,进而影响肝、肾、心三脏协调。
---
调理建议(基于《内经》思想)
1.养肝血:
-食补:桑葚、枸杞、猪肝、菠菜(以血肉有情之品补血)。
-穴位:按揉太冲穴(肝经原穴)、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汇)。
2.滋肾精:
-食补:黑芝麻、核桃、山药。
-避免熬夜(夜间肾精修复)。
3.宁心神:
-闭目调息(每日闭眼放松10分钟,收摄心神)。
-减少信息过载(目不淫于色以养神)。
4.用眼节制:
-每用眼30分钟,远眺或闭目5分钟(遵循形劳而不倦原则)。
>提示:若长期眼疲劳伴头晕、耳鸣等,需结合具体体质辨证调理(如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心肝血虚者用归脾汤等)。
---
总结:
《黄帝内经》揭示用眼过度的核心病机是久视伤血→肝血虚→累及肾精、心神。护眼需从养肝血、节用目力入手,兼顾补肾安神,方能标本兼治。
黄帝内经中素问中的久视是五劳之一,那么五劳分别有哪五劳?能不能具体讲一讲是怎么伤害身体的?然后应该怎么样保护身体?
根据《素问·宣明五气》的记载,五劳指五种过度行为对脏腑气血的损伤: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以下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逐条解析其病机、表现及防护要点:
---
一、久视伤血
-伤及脏腑:肝血(主目),心血(主血脉)
-病机:
《灵枢·大惑论》言: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肝藏血,开窍于目,久视耗血;心主血,血耗则心气弱。
-表现:
眼干涩、视力模糊、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多梦(血不养神)。
-防护:
每用眼30分钟闭目或远眺5分钟
食补:猪肝、枸杞、桑葚(补肝血);龙眼肉、红枣(养心血)
避免熬夜(血归于肝时在丑时:1-3点)
---
二、久卧伤气
-伤及脏腑:肺气(主呼吸),脾气(主运化)
-病机:
《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逸则气滞。久卧使气机壅滞,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清气不升。
-表现:
乏力懒言、气短胸闷、食欲不振、肌肉松软(脾主肌肉)。
-防护:
每日晨起散步/慢跑15分钟(升发阳气)
按揉足三里穴(健脾)、膻中穴(补肺气)
避免白天长时间躺卧(尤其饭后)
---
三、久坐伤肉
-伤及脏腑:脾气(主肌肉四肢)
-病机:
《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久坐令气血瘀滞,脾运化功能减弱,肌肉失养。
-表现:
肌肉无力、腰背酸痛、肥胖浮肿、消化不良(脾虚湿困)。
-防护:
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拉伸四肢
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升清降浊)
避免饭后立即久坐(影响脾运化)
---
四、久立伤骨
-伤及脏腑:肾气(主骨生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久立压迫腰膝,耗伤肾精,骨髓失充。
-表现:
腰膝酸软、足跟痛、骨质疏松、耳鸣健忘(肾精亏虚)。
-防护:
穿软底鞋,站立时双膝微屈(减轻压力)
食补:黑豆、核桃、牛骨髓(补肾填髓)
避免单腿久站(加重腰椎负担)
---
五、久行伤筋
-伤及脏腑:肝气(主筋)
-病机: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之合筋也。过度行走耗血,肝血不足则筋脉失濡。
-表现:
腿抽筋、关节僵硬、韧带劳损、爪甲枯槁(肝血虚)。
-防护:
运动后热敷膝、踝关节
按揉阳陵泉穴(筋会穴,舒筋活络)
避免暴走、登山等超负荷运动
---
《内经》养生总则:形劳而不倦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五劳防护核心:
1.动静平衡:
-久视者搭配散步(动以行血),久坐者穿插站立(升发阳气)。
2.顺应四时:
-春夏季多活动(助阳气生发),秋冬季减少耗散(收敛养藏)。
3.饮食调补:
|劳损|推荐食物|
|------|-------------------|
|伤血|猪肝、菠菜、红枣|
|伤气|山药、黄芪、小米|
|伤肉|薏米、茯苓、鸡肉|
|伤骨|黑芝麻、牛骨汤|
|伤筋|蹄筋、木瓜、桑葚|
4.导引按跷:
-五禽戏、太极拳(流通气血,使骨正筋柔)。
>关键提示:五劳本质是过用,防护重在中和——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
总结:五劳的现代启示
|五劳|对应现代常见行为|防护重点|
|--------|------------------------|---------------------------|
|久视|电脑手机族|养肝血+护眼神|
|久卧|长期卧床/宅家|升肺脾之气|
|久坐|办公室职员|健脾气+活气血|
|久立|教师、售货员|固肾精+强腰膝|
|久行|运动员、徒步爱好者|柔肝筋+防劳损|
遵循《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道,避免过度消耗,方为养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