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第三个末世世界(14)(1/1)

“这人什么身份?”

“那栋楼上班的,主管社区水站,每次去水站,都是七天的一等水,二十升的二等水。”

“真厉害,也真舍得。”

“是啊,也是奇怪,她这样的身份,只是要点水,下面的水站不得巴着去送。”

苗茗不知道他离开后两人这一番谈话,她不奇怪自己被人认出来,也不在乎。

冯副局和沈副局如果温水煮青蛙,哪有人这么光明正大的倒卖国家物资。

走在路上,思绪万千,苗茗摇摇头,也好,有他们在,自己也能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正常用水。

这个消息,苗茗不避讳的同样告诉齐局,齐局也不意外。

“没事,你下次过去带点水回单位化验,只要能保障居民用水安全,这是他们的本事。。”

有时候也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只要符合居民用水安全规定,那就行。

九月过去十天,已经接近最热的时候,苗茗每天都有看未来七天天气预报,看地图插件上的。

未来七天,长期保持五十八到六十二度之间,这就是一年最热的几天。

快了,等这几天过去,温度会迎来快速下降,在经过一个小高峰,就是四十度以内的凉爽天气。

熬过这几天,等到十月初一过,接下来就是局里的好日子。

苗茗如今上班就当自己是个工具人,也不用担着压力四点钟上班,可以五点钟醒。

夏日天亮早,六十度的高温,这一小时的区别,温度都那样,不如多睡会。

四点钟鸡都没叫,太违反人类生物钟,五点钟还好些,脑子能清醒。

现在苗茗不当家,没有特权,三餐都是一人份,习惯了每天出门,往身后双肩包里装上一些吃的,饿了就吃。

早起出门,胃口还没打开,包子馒头糊糊燕麦片这些混着来,勉强垫一点就去研究院。

第三研究院的保密区研究员们,二十四小时工作,苗茗无论几点钟过来,都有人接待。

她现在的工作重心,从单位转到研究院,早上十枚火种源,等下午下班,已经十小时过去,又有十枚火种源。

趁着现在火系异能者不多,她又离得近,不要放过赚积分的机会。

研究院现正缺异能者的火种源作为研究对象 ,苗茗一说,刘敏请示过后乐得答应。

“看来你们单位工作强度也不小!”

“说是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五点,现在九点出门,不得当场融化,我一般是上午六点到晚上七点,十一个小时。”

两位副局没来前,苗茗会待到晚上九点,有时出现紧急情况,凌晨也不是没有过。

不是家里离得近,家里被布置的舒适,她也坚持不来不来每天上下班。

现在能出来赚钱,光是通勤一项,都不容易。

国家眼光何其长远,早在两年前,就有了朝社区靠拢,以社区为核心的趋势。

两三年的动荡,跟着国家脚步走的,都把工作换到家附近,单位那些被辞退的同事,不就是舍不得,放不下。

这段时间,各单位开了多少先例,只要双方有意向就可以换工作,你跟我换,我跟他换,他又跟那个人换,一轮下来,勉强都换到家门口。

苗茗不着急上班,才有时间跟研究员们聊天,唯一跟苗茗聊天的就是刘敏。

“确实,苗姐单位压力不比我们这边小,上面天天催进度,我都已经两个月没回过家。”

研究员们统一住在研究院的宿舍,他们平时没有休息,一个月可以休假两天四天这样。

“回家有什么好的,咱们自己赚钱自己住,这不好吗?”

“我也是这么想的,最近单位有住房福利,可我爸妈都认为工作不能做一辈子,不如在零二七社区换社区小区的住房资格。”

无论什么年代,房子都是紧俏的,各社区的社区小区,住房可不是免费的。

社区小区推出的是以租代购的形式,如果有购房资格,可以用租房年数折算房价,苗茗从两位副局和另外两位干事那了解到这些。

“零二七社区能有零幺五社区好?回家是一家人住两间房,还要付租金,在研究院免费住宿还能算租期,一个人住多松快。”

苗茗脑子一转,结合她了解的信息,问了一个冒昧的问题。

“你不是独生子?家里是有哥哥还是个弟弟?他有工作吗?”

“我现在就去写申请,下午就从单人宿舍搬出去。”

能凭能力走到研究院,都不是脑子糊涂的主,纠结到现在,就说明她知道这里边的问题。

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如果只是暂住,会住单人宿舍,申请住房福利,就要搬到一附小区隔壁的二附小区。

一附小区楼龄长,面积小,在研究院的地位已经退居后线,也只有二附小区才做了整体改造。

“下午,下午几点?等我下班呗,我帮你搬家。”

“下午,怎么也得九点吧,现在手里一天有二十枚火种源可以用作实验,最少要当天处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会中午回去收拾下东西,九点下班,一个人多搬几趟,争取今天搬完,明天把屋子空出来,还有同事要住。”

刘敏,苗茗发展的新朋友,两个新时代独居女性惺惺相惜,苗茗的火种源都是刘敏的实验耗材。

火系异能者研究中心跟苗云对接的就是刘敏,之前偶尔早上能分到一个馒头,半个馒头,都是刘敏自己的口粮。

“下午九点,那没问题,我跟你一起。”

“行,我也不跟你客气,改天请你吃烤鸭,这可是研究院一月一次的福利。”

苗茗的身体数据都在刘敏,这位小伙伴力气,刘敏最清楚。

如今搬家是个隐私活,哪怕在研究院,也少不了碎嘴子,她东西少,能有苗茗帮忙,两个人就行。

烤鸭,苗茗光听到这个词,口水都冒出来了。

嘴里似乎有那股饼的柔软、鸭皮的酥脆、鸭肉的鲜嫩与酱料的咸甜,最重要的,是滋滋冒油的鸭皮。

刘敏是三级研究员,四千的工资,比苗茗只多了个房租和三餐的费用,除了往家里打五百,都是只顾着自己。

烤鸭不便宜,一百多积分一只,研究员每月改善伙食,也舍不得买。

之前听爸妈的话,女孩子要学会存钱,刘敏也想着多存点积分,以备万一,馋烤鸭馋了半年了,都没舍得买一只吃。

她要等下次,跟苗茗分一只烤鸭吃,在自己家里吃。

苗茗知道刘敏迟早会下这个决定,早点晚点区别,自然答应下来,她也想吃烤鸭。

去了火系异能者研究中心回来,每日兼职工资翻倍,苗茗脚步轻松的走到单位楼下。

对比早来办公室躲轻松的冯副局和沈副局,苗茗看着格格不入,她像是末世前体制内有点背景,轻松上班的普通女同事。

一来办公室,轻手轻脚的关上房门,拉开行军床倒头就睡。

九点钟开饭,现在不到七点,不睡觉干嘛。

苗茗办公室气味最清新,她不用戴口罩就能睡得香。

大办公室作为如今单位唯一开空调的区域,冷空气夹杂着汗臭味、多日未换洗的衣服味道、个人体味。

待久了的能适应,刚去的能当场冲晕。

苗茗办公室的口罩,全是去大办公室和上厕所用掉的。

九点的闹铃响起,苗茗睁眼毫不费力,头脑清明。

又将床铺收起来,看着恢复成一张小桌模样的缝纫机,冯副局和沈副局要抓,一抓一个准,这段时间都只能这样,踩不了。

苗茗办公室不算很小,推门就能看见一张一米六长的猪肝色办公桌,两边都是抽屉,背后还有整墙的文件柜。

睡觉时,把椅子往桌子那一推,就能把床打开,小缝纫机就搁在桌子和文件柜中间的边上。

两位副局和齐局的办公室,还有会客喝茶的位置,苗茗办公室纵深比他们小一半,后墙一墙之隔,是齐局办公室的独立卫生间。

东西归拢归拢,给桌面清空一个小位置,苗茗戴上口罩,去公共卫生间上了厕所,才领了自己一人份的早餐。

严格来说,九点半前,还没到上班时间,苗茗并不着急。

冯副局和沈副局在部队的人脉够硬,名义上是军民合作,单位也给了零幺五社区驻军饮水上的便利,每天送来的早餐,接近两年前的标准。

送来的时候,一箱一箱的,排队领就行。

有个蛋,三个馒头,有时候其中一个馒头能换成包子,一杯糊糊豆浆。

三个馒头是部队的标准,当兵的人每日体力消耗大,胃口也大,不少同事还能留下一个,晒成馒头干拿回家。

这是冯副局和沈副局带来的福利,很能拉拢人心,他们可不死板。

苗茗会在早上买上四个馒头,中午加餐两个,晚上加餐两个。

当然,不止如此,冯副局和沈副局没来前,单位饮用水就是二等净水,现在苗还能打一等纯净水烧水喝。

她现在不担责任,放心接水烧水喝就行,不用担心每月账单。

齐局说的对,有这么两位副局在,真好!

她一个小小秘书,哪需要管这么多呢,日子过得舒服就行。

吃了早餐,把水烧上,时间正好,卡在九点半,所有同事聚在小会议室,等待今日例会。

两位副局管着单位,有利有弊,这例会这是新鲜玩意,形式主义非常浓。

苗茗拿着本子拿着笔,闷头开始早会记录,她作为唯一的秘书,各种会议都是她做会议记录。

在两位领导带领下,小会议室启动次数可不少,苗茗工作量飙升。

早会时间短,大概是十分钟,有什么重大问题才会二十分钟。

没有额外吩咐,苗茗散会之后就会直奔自己办公室,关上房门一个人闷头写,会议记录按格式摘抄整理总结。

十点多,就能见到苗秘书手里捏着纸去找沈副局,沈副局作风严谨,饶是苗秘书的会议记录也会被挑毛病,通常会打回去再写一遍。

九点半到十二点,苗秘书一个上午两个半小时,就耗在这份会议记录上。

她字写的好,跟印出来的一样,正楷,本苗秘书手里的第二版或者第三版会议记录通过,就会用自己办公室的打印机扫描复印。

原版自留,装进她身后那堵文件墙,两位副局那,大办公室这都会送来一份。

真的,会议记录一点都不费脑子,对比一两个月前,完全是轻松模式。

就那么点破事,来来回回,反复倒腾,苗茗一点都不觉得累,全当练字了。

上午两个半小时,苗茗有一个半小时是在划水,什么尊贵的字需要苗茗亲自写,她自有办法。

两位副局来了,才是原本该有的节奏啊,中午十二点就能休息,吃了中餐,能休息到两点。

严格遵循下午五点下班,苗茗一天只干不到六小时,六小时,还是关着办公室门,能写多少字。

她是齐局专属秘书,不需要给冯副局和省副局端茶倒水,也不需要提餐盒。

因此,苗茗特意做了个牌子挂在自己办公室门口,平时那一面是已下班,有需要时翻过去才是上班中。

下午,冯副局和沈副局都要给上面写报告,苗茗公平公正,为两位副局各安排一个半小时。

体制内是这样的,只要你有心,就是写不完的报告。

单从工作时间算,苗茗上班时是一刻都不得歇息。

实际上,六个半小时,她的有效工作时间,能在两个半小时就是顶天了。

闲的苗茗给自己办公室放了不少名着,用晦涩难懂的名着打发时间,精装的名着现在按斤卖,十积分,苗茗能带回好几本。

五点下班,苗茗把办公桌上乱成一片的纸张收拾好,又去领晚餐盒饭。

拿出早上换的两个馒头,在茶壶上放个支架,用蒸汽蒸软。

一份盒饭,两个馒头,一瓶酱,简简单单一个晚餐。

之前那种纯净的千层馒头,苗茗都吃不出它的香甜,现在的馒头,送来都是发黄发灰,她是要就着各种酱才能吃下去。

用废纸把餐盘擦干净,放到外面的盒里,此时太阳尚未落山,苗茗要等到七点才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