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第三个末世世界(3)(1/1)

苗茗的习惯,家里塞的满满当当。

也不用害怕日期不新鲜,苗茗记着呢,找个时间放进云上居就能迭代。

苗茗的囤货速度,完全赶不上深信末日说那群人,他们无脑囤货,又大肆浪费,消失几十年的限购令都被搬出来。

只要有过一次被洪水困在家中,一个月都无法出门的经历,现在人人自危,家家户户都在囤货。

苗茗的做法,是半点不出格,完全融入人群。

收拾东西,顺手就将日期新的放后边,日期较旧的直接放进云上居。

这个点,各家都在收东西呢,时间还早,坐上玩点儿无脑小游戏。

发豆芽的位置在厨房操作板上,苗茗七天有五天在外面吃,余下两天也对厨房需求不大。

厨房门是活动的,可以跟厕所门重叠,推过去以后侧身走,最里边放的是特意买的冰箱。

用架子架出了下面和上面的位置,放着一些不常用的厨具。

靠外墙的一侧,留下冰箱开门的位置都是操作台,有个油烟机,然后在上面打了一整排的柜子。

一个电陶炉,两个小锅,还有砂锅,厨具不算多,最独特的,是一个烧煤的、烧柴火的炉子。

这是去年小区里一起囤的,反正东西是专供的,有点余量,小区里各家一分。

一个小巧的烧火炉,用柴用煤炭都行,东西虽小,火力十足,无论是烧饭还是烧菜,都很方便。

从小区群里知道这东西,大家就都囤了,苗茗还多屯了两个。

不说用坏,这不可以一个炖汤,一个烧菜,总不会浪费。

除了断水断电的日子,这东西都放在冰箱上面的架子上好好收着,冰箱下边,上了两百多斤干燥耐烧的无烟煤。

无论是这炉子,还是这无烟煤都是好东西,小区各位的人脉不容小觑。

光是那炉子,就是又结实又灵巧,耗炭量特别低,烟也小。

国际化现代大都市,一个小区家家都出现这东西,只能说情况不容乐观。

小区群拼的不止这些,很多不需要现代能源东西在群里频繁出现,像是好用的热水瓶,水源过滤器,什么都有。

这个小区氛围好,谁在网上或者是有渠道找到一些合适的,只要量大,就会分享出来。

等设置的闹钟响起,从无脑游戏中抬头,带一份豆芽,再带一斤的火锅肉片,就可以下楼了。

燕京这边吃火锅,准备的蘸酱是芝麻酱,这种又香又带有油性的蘸酱,苗茗也吃的习惯。

崔姨和于叔住的是两室,家里又只有他们两位,从空间上来说宽敞些,四家人在小区聚在一起吃饭,都是去的他们家。

这点距离,苗茗也就没有费力气,又穿羽绒服又换厚袜子,哆嗦着小步跑下楼,一敲门就钻进去。

小区里两房的格局,暖气片比苗茗一房格局多一些,客厅也有一块,一进来就暖和了。

“跑这么急,好歹穿个衣服出来,快进来,快进来,把东西放放,先喝杯茶。”

苗茗是最后到的,除了还没有处理的豆芽,还拿了一份一斤的羊肉卷。

再看桌上,三家人过来做客,你拿羊肉卷,我拿牛肉卷,满满当当的五斤肉。

天气冷就是要多吃肉才能扛得住,崔姨一看这情况,又将自家准备的肉放回去两盒。

这些邻居们脸皮薄,做事敞亮又客气,都是跟落在燕京的,慢慢的也当半个亲戚处。

苗茗来的时间正正好,虾滑已经做出来了,她就找了把剪刀,仔细的处理拿下来的东西。

燕京吃东西讲究一个新鲜,这豆芽从摘下来到进肚里,不超过半小时,都夸苗茗这发豆芽的手艺好。

肉都吃光了,最后烫了把青菜,就只有苗茗还在下着一块面饼吃,崔姨又给她从冰箱里翻出来一版肉。

苗茗没有推脱掉,这一块面饼加上半斤肉,把今天的火锅局扫尾。

都吃饱了,来杯荞麦茶消食,苗茗独占一个小沙发,唯一的小朋友小斑鸠则窝在苗姐姐身上。

崔姨,虞书,方博,丁博还有班姐夫都在研究院工作。

一附小区,全名叫华国能源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第一附属小学,他们都是在第三研究所上班。

能源研究院的几大研究所区别是主攻方向不同,第三研究所研究的内容比较落地,主攻传统能源,更偏向于实用性。

第一研究所,更多放在未来能源上,他们找寻未来能源的可能。

还有班姐,是能力研究院附属幼儿园的幼儿园长,他们日常接触的工作,消息颇为敏感,苗茗也说自己上班单位最近在调整水价。

说完几个大人的一阵叹气。

去年夏天,全国上下都被淹了,他们小区一淹到了二楼,交通几近瘫痪。

苗茗那段时间,划着一个充气皮筏艇上班,她拿着保安的工资,在单位三楼的一个办公室上班,每天负责消杀工作。

等洪水一过, 接下来就是长达四十天的极致高温,又每天都有中暑被救护车拉走的,小半部分,拉走之后就再没回来。

挨过了高温,十度到三十度的天气就两天,没喘过气来就是全球性寒潮。

唯独是遇上了寒潮,燕京人有些经验,坏消息少些,冬天比之前难熬,不过冻死人的情况较少,南方才是真正遇上了挑战。

南方讲究通风,墙体也薄,更没有北方这样除雪的习惯,每个城市都有冻死人的消息。

这些消息捂不住的,他们各自有渠道知道,形势一年比一年差。

只有小斑鸠,还是最无忧无虑的年纪,她才九岁,三年级呢。

唯一的变化,妈妈停了她的舞蹈,绘画,数学补习班,换成了体质训练,还有学校里每天都有两节体育课。

小斑鸠这个年纪,精力旺盛,又不挑食,每天都要干掉一大盘子肉,身体倍儿棒。

从那以后,周一到周五放学回来,小斑鸠都要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

妈妈不再每天守着她做作业,妈妈拉着爸爸,跟着电视机里的漂亮小姐姐每天锻炼。

学习要求变成简单的认真听课,把作业做完,抓起了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

“苗姐姐是一附小区最强壮的姐姐,不要担心哦,就像小斑鸠一样,可以保护妈妈。”

去年最热的时候,暑假在家的小斑鸠做了一件大事,她贴心的照顾中暑在家休息的妈妈,小区里所有的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都夸她。

从此之后,小斑鸠更有自信了,要是瘦瘦小朋友,才不能做得这么棒!

谁说小朋友不敏感,她每天跟同桌咬耳朵,学校不仅有寒暑假,还有一个月的汛期假,小朋友们知道的多着呢。

小斑鸠不老实的坐着,翻身过来趴在苗茗身上,用自己热乎乎小手摸苗姐姐的眉头,用这种方式安慰苗茗。

她是强壮的女孩子,肯定可以保护自己。

大人们虽然有些担心,不过既然是天灾,还有时间,他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扛过去。

一附小区最外面一圈,三四年前就修成了跑道,现在每天晨跑夜跑的人越来越多,年老一起的爷爷奶奶,也会每天吃完饭下来散步。

有个好身体才能扛事儿!

苗茗把小斑鸠抱得更紧了,这样肉乎乎的小孩,肯定能健康平安长大。

“不聊这些丧气的,咱们只能改变自己,我看小区里的树都抽叶了,先把驱虫防蚊的药材备好,你们要多少?我去拿。”

崔姨比着去年今日的遭遇,还是先紧着现在,未来怎么样,总不会比六七十年前更糟糕。

那么糟糕的日子,先辈们都熬过去了,换成他们,总不能更差。

她从毕业起就在幼儿园待着,攒了不少人脉,各家去年的这些药材,就是崔姨买来的。

效果比外面卖的单位发的都好。

“我想在家门口再加一道纱窗,还有卧室门和窗口也加一道,家里闷点总比进了那要人命的虫子好。”

苗茗知道南方都有这样的习惯,今年她准备仿照着学习,现在蚊虫,一咬一个包,又毒又肿,七八天都消不下去。

这纱窗布,苗茗都准备用双层或者三层的,只要能将这些虫子拦在外面,就不在乎家里面闷。

“以前只是蚊子吸血,现在什么虫子都出来了,这是个好主意,闷就闷点。我这有渠道,买些军用级的回来,别一个夏天又被太阳晒井。

我听说那些有钱人家,现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都不开窗通风,他们的空气循环系统会有好几道消杀。”

这话是方博说的,她跟丁博不仅是学霸夫妻,而且是同一个导师出来的,那位导师就是一位军方大拿,想办法换点实验材料不违规。

再好的东西,什也架不住冬天放在冰箱里冰着,夏天放在蒸笼里蒸着,现在的东西没有以前耐用,这是共识,军方的东西肯定质量好。

等量了各家门窗尺寸,东西到位,可以付费请苗茗上门安装,绝对结实又耐用。

这只是天灾末世,有钱人过的日子当然不一样,现在家里地下室一定都囤着几世都吃不完的粮食。

“我记得,去年春天的时候,满城都在闹虫树灾,要不我去换几套实验室专用的实验服,有呼吸过滤系统,还有新风系统,春天夏天都好出门。”

一开口就是一份物资,一开口就是一份物资,苗茗已经在巴拉自己的小金库。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谁不会再多囤上两份,那实验服这样的好东西,不多备两身怎么能安心,网上买的哪有这样的质量。

苗茗已经在巴拉自己的小金库,大体来说是够的,这实验服可以多囤两套,等情况严重,这种东西都是管制的,哪能这么轻易换出来。

小斑鸠知道吃了火锅后大人们要做什么,早就从苗姐姐的身上滑下去,翻出的笔和本子,乖巧的坐在凳子上记着。

“苗姐姐要十套防护服吗?”

“要十套,这种东西,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能够随意买卖。”

苗茗一说,各家又都加了十套,这点钱没必要省。

各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难得的资源,唯独苗茗身后单薄了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她一点都没被小瞧,就凭苗茗这一手修东西的本事,现在就是个铁饭碗,再往后,更是个金饭碗。

还有,苗茗总是有本事在拼夕夕上淘到一些质量又好又便宜的好东西。

这次,苗茗推荐的是蜡烛,有家小店的应急蜡烛,小巧,燃烧时间也长,关键是价格便宜,成箱买也不会心疼。

燕京多少年没停过电了,这几年总是停电,暴雨期一停电就是三四十天,这是刚需。

等苗茗链接刚发到群里,还没说话呢,各家就成箱的下单。

“不是,好歹等我说完,我是想着这蜡烛不错,你们帮我看看,咱们要不然在小区群里开团购,还能谈谈价。”

苗茗总是在拼夕夕里淘金,高贵的拼夕夕会员们下一秒秒退款,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便宜的,干嘛要贵着买,用钱地方多着呢。

光顾的信任苗茗淘金的本事,忘记了她讲价的本事,这店家的微信肯定被她加上了。

“既然质量被你认可,直接开团呀,这东西只要便宜耐烧,亮度还行,谁不愿意买。”

苗茗哦一声,她又把链接转发到小区群,顺便发了自己的测评记录。

还没等她翻出开团的小程序,群里已经九九加了。

苗茗跟店老板谈的价格,量大实惠且便宜,而且还能更便宜,就你要十箱,我要二十箱的加上去了。

接龙挂在那半小时,就加到了五千箱,等开团的量,大概就是再加个两三千。

苗茗心中有数,再去找店老板谈价格,果断给自己下了一百箱。

要不苗茗怎么总乐意做这好人好事,现在这价格,放之前只能买上七十箱。

多少算单大生意,店老板还给每位客户都送了防火火机、防风透光玻璃罩。

苗茗这个给他带来生意的大客户,甚至送了二十箱加强版应急蜡烛。

别看苗茗每次开团囤的东西量都不是最多的,实际上有不少意外收获,她一个人用,完全够。

下午去采购食物和日用品花了快一天,晚上买这些又花了好几千。

苗茗现在的消费习惯,就是有一分花一分,这钱不保值,东西才是真正的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