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1章 工部侍郎(1/1)

张富听后,心里确实也松了口气,他就怕宇文恺抓住科举制度的漏洞不放,从而进一步抨击蜀国各项制度,最终就是不愿意出仕,真闹到这个地步,张富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宇文先生大义!你能如此想,就不枉费我的一片苦心啊!当年施行这个科举制,我可几乎是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包括父皇都不太看好此制。可这几年走来,科举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为我们输送了许多人才!”

“不过话说回来了,科举制度只是一个措施而已,也不是一定就可以网罗全天下人才的,当然也会有些遗漏的,比如宇文先生你,就是一颗沧海遗珠!所以啊,科举制度固然好,也不是完美无缺,这是我们以后要改进的地方!”

张富个人确实没什么架子,性格也比较随和,确实敢大方承认自己政策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再次夸赞了宇文恺,话里话外都在说宇文恺是科举的遗嘱……

“哈哈哈,太子折煞草民了……”宇文恺也是笑出了声,这也是张富见到他的小半个时辰以来,第一次看见他露出不是那么雪白的牙齿。

这时,张富心里已经有数了,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剩下临门一脚了——宇文恺有点城府,但是在和张富这么多年的神奇经历比起来,就显得有点逊色了,最后还是被拿捏了。

换句话说,这个天下张富看不透的人还是少数。就算张富看不穿,他还有万恶的金手指,系统一查,数据特技一出来,也能猜测个大概了……

于是乎,张富再次抛出橄榄枝:“宇文先生,我在这里一直嘴上夸你也没什么作用,你且来看看这是什么!”一句话说完,张富对着外面大呼一声:“冯保何在?”

“臣在!”冯保的声音很快就传了过来,并且他也随后走了进来,手里还捧着一个玉盘,里面不知道放得是什么,还用金黄色的丝绸盖着了。

冯保径直走到太子跟前:“太子……”张富掀开黄色丝绸,露出了盘子里呈放着一卷已经捆扎起来的绢帛诏书。张富轻轻拿起,慢慢解开捆绑的丝带,慢慢将卷轴打开,然后直接朗读道:

“制诏:朕膺天命,统御四海。今重立东都洛阳,正欲大兴土木,修建洛阳;朝中将作大匠一职,关乎宫室宗庙,非贤能不可任。卿宇文恺,勤勉忠谨,工筑有方,特擢为工部侍郎,主掌东都洛阳土木营造,钦此。”

张富说完之后,将诏书再次合上,放到托盘之上,屋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玉盘的绢帛上,朱印熠熠生辉,似有千钧之重……

没错,张富在等待宇文恺的快一个月期间,和成都父皇来回通信之时,也提到了宇文恺。并且也打算给宇文恺整一个诏书,除了可以彰显自己求才若渴的心情之外,也可以显得更正式一点,可以让宇文恺有合适身份迎接几天后的大会!

当然,这个诏书并不是张鲁从成都写好寄回来的,这样时间也来不及的。而是张富自己在洛阳撰写的——别看是张富写的,但可是依旧具有法律效力的,所盖的玺印也是和张鲁的一模一样(可以理解为伪造的备用玉玺)!

没错,张富早就有这个特权了,张鲁无条件信任儿子,为了方便儿子在外面可以紧急安排人事调动,就将一系列流程都授权给儿子可以自己操作了,应急使用,要不然回成都一趟来回太慢了。

不过呢,张富这么多年基本上没有使用过这个特权,他觉得有点太僭越了,他对自己老爹还是非常尊重的,有时候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急用。

之前几年大多数都是战争期间,一些将军提拔急用,可以先口头许诺官职,事后补发诏书——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措施,谁也不可能随军带着玺印啊!

而非战争期间,自然也不会太着急了,包括冯道、杨家等很多人的升迁,都是张富写奏折到成都,由张鲁正儿八经颁布诏书,送至洛阳一份,成都留档一份。

也只有这一次比较特殊,另立东都之事有些紧急,洛阳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张富担心时间来不及,总不能拉着一个没有身份的宇文恺去开会吧?也不太权威。所以才动用了自己的特权,撰写了一份诏书……

“宇文先生,我不是在开玩笑,父皇也没有开玩笑,诏书早已经拟好了,现在只要你点头,愿意出仕,便可以领旨接下诏书,从今往后,你就是蜀国的工部侍郎,东都洛阳规划包括以后迁都之事,将交由你来负责!”

工部这个职务,在汉朝时也类似于将作大匠,将作大匠是汉时官职,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仅次于三公。主管皇室宫室、陵寝、宗庙等土木工程,兼管全国重大官署、道路、园林的营造。因直接负责皇家建筑,地位显赫……

不过,如今的蜀国经历过官职大改革,张富优化了三公九卿制度,另立九部,将作大匠基本上等于工部了。可能单论俸禄不如将作大匠那么多,但是职能是一样的,都是肩负着国家建造等大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过在蜀国如今官职之下,工部的俸禄没有那么高,毕竟蜀国没太多闲钱,除了次于三公之外,也是次于尚书令、丞相等,位于第三等;工部侍郎就要再少一点,是第四等。

但就算是这样,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平步青云的机会了!宇文恺自己在听完诏书内容之后,就已经开始傻眼了,这可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几个职务之一了,在其之上的不过寥寥二十个人而已!

“啊,这……”这是陶宗旺的声音。

“那可是工部侍郎啊,我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这种官职……”这是李云的声音。

“……”这是宇文恺,一言不发,只是张着嘴巴,瞪大了眼睛,一会儿看看玉盘里的诏书,一会儿看看太子的神情,确实也不像是说谎的。刚才太子展示时候他也看到了,诏书印有玉玺章印,更不可能是伪造的!

这些种种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太子和蜀国是真心实意邀请他出仕的,什么都准备好了,只等他点头了!

看到这些人的表现,张富心里其实已经乐开了花了,他出道以来,尝试过邀请无数人出仕,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草根还是世家大族,基本上没有人能扛得住高官厚禄;如果有,就再加一个礼贤下士的知遇之恩。

直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都拉满了,就算是诸葛亮,也会出来赴任了。宇文恺本质还是一个郁郁不得志,才心有不甘、略有不满的人,当然也不能例外啊。

张富再次亮出最后的王炸:“当然了,后面两位兄弟自然也有各自的职位:陶宗旺因是宇文恺亲传弟子,外加擅长宫殿建造,特封为东都建造使,隶属于工部侍郎宇文恺管理,俸禄六百石……”

“李云,除擅长土木工程之外,尤其擅长攻城器械建造和武器防具锻造,特封为东都锻造使,隶属于锻造署汤隆管理;近两年也协助宇文恺进行东都建造,咱属于宇文恺调配;俸禄六百石……”

人家既然是三个人一起来的,肯定不能厚此薄彼呀!要一起奖励,一起封官,徒弟待遇好了,师父估计也不好意思执意走咯。

反正张富已经将所有待遇都抛出去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