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7章 提拔张清(1/1)

这就是张鲁思索了十几天,从自己儿子那里学来的骚操作:罚父奖子!

张卫有错在先,你们一堆人弹劾进言也想让我惩罚张卫,好的,没问题,咱就将他给一剥到底,贬官,罚俸禄,更狠的就是消除侯爵,贬为庶人。这一下够狠了吧,没问题了吧?

然后,张鲁转头就给张卫的亲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张清,又是升官,又是赏赐,还重新封了侯爵,从乡侯还变成了最高规格的侯爵,县侯。食邑也增加了一倍。

当然,张鲁也不是没理由的,给张清赏赐的理由就是他在两个月前,在上庸东北部,和魏军的一次小规模战役中,小胜一筹!

这只是最近五六年的平淡时间中的小规模战役,这短期间以来各地其实都或多或少发生过,整体规模很小,就是一个遭遇战,并不值的一书。

但是,张鲁就抓住个机会,狠狠给自己侄子奖励了一番!这个奖励说实话是有点太多了,根本不至于。但是结合到张卫的情况,明眼人也都懂是什么情况了!这张清人甚至都没在成都,纯纯的额外赏赐啊!

这下都看明白了吧,张卫一把年纪了,他的侯爵后面也由张清世袭继承呢。现在张鲁直接来了一个移花接木,给老张卫的爵位砍了,反过来直接给张清加了。

这张卫、张清爷俩一合计,啥也没损失,食邑还增加了,估计都笑出声了!

老子有错,惩罚老子,反过来儿子有功劳了,就奖励赏赐,也没问题啊,很合理吧?

对咯,就是很合理!任那些益州派系的人多么生气,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一步后来被许多人,也包括张富,都称之为张鲁的绝杀,让所有有心之人,连个屁都放不出来了……

后面,张鲁这个诏书下达之后,得知张鲁的最新惩罚消息,张卫还挺不乐意的——别误会,他不是因为自己被罚了而不乐意,他是因为皇兄太偏袒张清而不乐意了!

用张卫的话来说:就是张清现在还年轻,又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哪点小战役根本不值一提,整场小战役打下来,撑死也不过杀敌小几百人,最多也就是一个阻止敌军继续推进的计划。但看这个数据,确实不值得大书特书!

毕竟除了张清之外,凉州的马超、呼延灼、雍州的徐宁、杨再兴、荆州的岳飞等战区也都陆陆续续有小摩擦发生,大家也都没输阵或者也小赢了一些。人家都没给任何奖励,就单单给张清这么大的奖励,确实有些没必要了。

主要担心主要奖励后面不服众,万一别的将军也要求赏赐呢?你作为皇帝的该怎么办?还不如不给奖励,日后让张清靠着自己的本事去挣得军功,既可以证明自己,也可以服众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说张卫菜,说他武功低带兵能力一般,也可以说他没脑子,但是他对蜀国的忠诚度可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他对自己大哥的配合程度可是要比张富都高,张富有时候还喜欢叛逆顶嘴呢。

只不过,张卫这个不乐意的上书请求,被张鲁打了下去,张鲁只回复一句话:“你已经没有爵位了,你管那么多干嘛?老老实实在家里养老吧!”

张鲁这次确实是铁了心要奖励张清了,主要还是对弟弟的补偿,毕竟弟弟帮了他这么大忙呢,还成功在另一个角度开导了他!

不过,后面张鲁也是听从了一部分建议,为了不让大家更怀疑,在张清的战报上做了个假,在宣传力度上面大肆宣扬——说张清打败了曹魏储君曹昂,大大挫败了曹魏蚕食南阳的野心,为北方太子那边挡下了关键的进攻……

主要是曹昂是曹魏的南阳太守,一直驻扎在宛城,名义上确实是南阳战区负责人,那么在南阳发生的战斗,说是跟曹昂交手其实也不为过。

至于曹昂本人压根都没有上战场,这个也不是太重要了,反正张鲁想大肆宣扬,想怎么说都行,粉饰太平,夸大战功这不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嘛?

除了这个之外,张鲁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前往上庸给张清册封,这个人不是他身边的中常侍,也不是成都的其他官吏,而是蜀国尚书令法正。

法正的地位就不用多说了,那可是蜀国的从龙之臣,也是辅佐太子打下江山的头号功臣了;这几年一直在荆州,负责这个天下枢纽,在政治上,他可以命令指挥张居正;在军事上,岳飞也要事事向他禀报……

而且,法正也是张富走之前,亲自任命的荆州总负责人,持假节,权利和地位之大重无需言表。最重要的,法正可是妥妥的太子死党,其实也能代表着太子实力,对蜀国的忠心自然无须怀疑,他也愿意配合张鲁进行移花接木。

张鲁让法正去册封,也是有两个心意,一是法正在荆州位高权重的,要比岳飞还要高,由他来亲自给张清安排升官加爵,也很合理,再者说,有法正这个第一领导人在,张清的战绩也更好忽悠,法正自然都会帮忙润色。

第二点呢就是想故意让法正来安排了,属于想给张富落个好处——法正是太子亲信,这个蜀国人都知道,张鲁也是想让张清记着张富的好,以希望未来这两个堂兄弟呢,也能相亲相爱,好好配合。

毕竟张清也不可能存在对皇位的威胁,就单纯做一个大将,还是可以跟张富好好配合的,忠诚度也不用多说。

总之,张鲁这次确实被张卫感动到了,也是诚心希望以后张清也可以这样尽心尽力辅佐张富,未来的道路是属于这些年轻人们的……

可能有人要问了,张鲁自己也有好几个儿子呢,张富也有几个亲弟弟,为什么不让这些亲弟弟去辅佐张富呢。

这个问题张鲁自己都笑了:首先他的其他儿子本事太过平庸了啊,而且最小的今年才十岁,辅佐个什么劲呢。二儿子倒是忠心耿耿,但能力实在有限,现在在荆州坐镇,也帮不了什么大忙!

更别说其他几个只知道玩乐的‘废物玩意’了,这质量怎么跟人家张清比啊?

张清二十岁就可以上战场杀敌,在万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救下张卫,然后又独自镇守上庸多年,期间还打了一些小胜仗,这份战绩在年轻人中可是独一档了,若是在皇室年轻人中,那可就是仅次于张富的第二人了……

其次呢,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张清是张鲁的侄子,自然不可能对皇位有想法,再怎么论也也轮不到他。

但是张富的亲弟弟们,法理上来说也有继承人资格,说不念叨那是骗人的,张鲁也不敢对他们委以重任。别是都不敢将兵权交给他们,谁晓得这些败家子能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呢,这是后话了,暂且不细说……

在张鲁处理成都内务这段时间里,他也收到了儿子从洛阳寄回来的信,这封信是张富刚接到另立东都、感动痛哭之后的回信,只不过山高路远的,送信时间确实比较慢,在二十来天后才到成都。

这封信内容也很简单,主要诉说张富身为儿子有多么感动,父亲辛苦了云云。只不过情真意切,洋洋洒洒书写了很长的篇幅,加上父子二人已经好几年没见面了,张鲁看完之后也甚是感动,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儿子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