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十一国公(1/1)
章武六年,五月,长安城,宫城。
黄忠的国葬刚刚落幕,那回荡在长安城上空的哀乐余音似乎尚未散尽,整个宫城便又被一种肃穆而厚重的氛围所笼罩。
刘瑁亲率太子刘祺,与文武百官一道,将黄忠那尊由赤金铸就、栩栩如生的金身亲手迎入了烈英殿。
当黄忠的金身与早已立于殿内的典韦金身并肩而立时,殿内百官无不心潮澎湃。
一左一右,两位为大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绝世猛将,仿佛在无声地昭示着这座新兴王朝的铁血根基,也诉说着帝王那份超越君臣的深厚情谊……
在仪式结束后,刘瑁并未急于退朝,而是引着文武百官重回九极殿,毕竟最重要的封赏仪式就要开始了……
九极殿内,香炉里升起袅袅青烟,刘瑁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阶下肃立的文武群臣。
“诸位!汉升走了,但大汉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刘瑁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此番二次伐魏,我大汉连克豫、兖、徐、冀四州之地,疆域空前,此皆诸位爱卿戮力同心,浴血奋战之功。有功,当赏!
今日,朕便在这太极殿上,论功行赏,定我大汉万世之基!”
此言一出,阶下群臣精神皆为之一振!
刘瑁目光一凝,沉声道:“此战,我大汉继宋国公典韦后再陨落一人,朕已封汉升为申国公,而现在,朕要为我大汉再立八座丰碑!”
再立八座丰碑!
群臣闻之心中一震,皆已猜出刘瑁话中之意,不仅一个个抬头看向刘瑁,眼中闪烁着炙热的火焰……
“中书左丞毛玠!”
刘瑁第一个便叫出了他最早的从龙之臣,一直为他管理后方,鼎定疆土的最大功臣,毛玠毛孝先。
“臣在!”
“孝先自随朕出兵征讨黄巾,屡立战功,为朕镇守后方,殚精竭力,故此,封毛玠为共国公,食邑两千户,世袭罔替!”
“臣,谢陛下!”
毛玠眼睛一红,刘瑁终究还是没有忘了他毛玠,在丞相之位、上柱国之位外竟然还给予了国公之位,而这也是还活着的人中继刘璝之后的第二位国公!
“中书右丞田丰!”
须发已有些花白的田丰闻声出列,躬身一揖:“臣在!”
“元皓,自朕在常山为相时你便追随左右,三十载鞠躬尽瘁,为朕定下良策无数。
此番伐魏,你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助朕收天下之心,朕封你为軧国公,食邑两千户!”
田丰闻言,身躯一震,连忙拜伏于地,眼眶微红,叩首谢恩:“臣……叩谢陛下天恩!”
“门下左侍中荀攸!”
荀攸亦出列拜倒:“臣在。”
“公达,你率大军南下,为朕克庐江,取淮南,计破濡须坞,助朕兵不血刃尽得徐州。此等功绩,惊艳天下!朕封你为许国公,食邑两千户!”
“臣,领旨谢恩!”
相比毛玠、田丰的激动,荀攸则显得更为沉稳,毕竟荀攸乃颍川荀氏,与寒门出身的毛玠、田丰还是有所不同……
“门下右侍中贾诩!”
那个总是站在角落,不知道脑海中藏着多少阴谋诡计的身影缓缓站了出来。
“臣在。”
“文和,自你在潼关归于朕后,屡建奇功,助朕平凉州、定并州、吞冀州,此番若非你,邺城之围未必能如此顺利,朕封你为翟国公,食邑两千户!望你日后能多思安民之策……”
贾诩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无人察觉的波澜,俯身叩首,声音平淡无波:“臣……领旨谢恩!”
“尚书令徐庶!”
“臣在!”
“元直,自益州归附,便一直与孝先为朕总理后勤,使大军粮草无忧,使朕安心作战,使新附之地政令通达,朕封你为虢国公,食邑两千户!”、
“臣叩谢陛下!”
此次封赏,刘瑁一连封出五位国公,大殿之内已是惊叹声一片,毕竟国公是在刘瑁之前从未有过的称呼,将来必为勋贵领袖!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随着刘瑁的目光转向了武将队列,他轻笑一声,接着喝道:“车骑将军赵云!”
“末将在!”
赵云一身银甲,上前一步,声如洪钟。
“子龙!武将之中除去?武,便是你随朕最早,功勋最着,忠勇无双!这次,朕封你为代国公,世袭罔替,食邑两千户!”
刘瑁的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亲近与信任。
赵云虎目含泪,单膝跪地:“陛下!臣之所有,皆陛下所赐!此生唯愿为陛下执鞭坠蹬,万死不辞!”
“子龙,起来!”刘瑁笑道。
“喏!”
“前将军张任!”
“末将在!”
“忠明,你乃蜀中第一将,为朕冲锋陷阵,劳苦功高。此番随朕北伐亦是护卫在侧,屡立战功,朕封你为彭国公,食邑两千户!”
“末将领命!愿为陛下,为大汉,赴汤蹈火!”张任激动地叩首。
“后将军甘宁!”
“末将在!”
“兴霸,我大汉水师因你而威震江海!此番破濡须,锁江淮,你当居首功!晋为左将军,苴国公 ,食邑两千户!”
“哈哈哈!谢陛下!有朝一日,甘宁定要将大汉的龙旗,插遍四海!”
宋、申、軧、许、翟、共、虢、代、彭、苴!
此次封赏,共计十大国公!
自此,雍汉王朝第一批真正的顶级勋贵集团在九极殿上,正式成型!
封赏完国公,刘瑁并未停下。
“中书左侍郎法正!”
“臣在。”
“孝直,你持节都督豫兖,长驱直入,克复中原大片疆土,功在社稷,朕封你为上柱国!”
“臣谢陛下恩典!”
“中书右侍郎庞统!”
“臣在!”
“士元,多亏了你相助子义,才能一战克合肥,淮南战事,你当居首功,升为柱国!”
“谢陛下!”
“尚书仆射诸葛亮,
“臣在!”
“孔明,此次雒阳有你坐镇,长安、成都所运粮饷、兵员,皆调度有度,无一丝纰漏,有你坐镇后方,朕甚为安心,升为柱国!”
“臣谢陛下恩典!”
“太子太傅刘晔,封上护军!”
“征东将军太史慈,升为后将军,勋同上柱国!”
“平西将军霍峻,升安西将军,勋同柱国!”
“安南将军魏延,升镇南将军,勋位恢复原职,上护军!”
“镇西将军张辽,升征西将军!镇北将军徐晃,升征北将军!”
……
一连串的封赏下来,几乎所有在此次大战中立下功勋的文臣武将,皆有所得,整个大殿洋溢着一股建功立业的狂喜氛围……
待众人谢恩平身后,刘瑁双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
“此次征伐,我大汉新得数州之地,疆域广袤,故朕决定在原有八府之外,再立三府!”
众人眼中散发出星星般的光芒,等待着刘瑁的任命……
“其一,河东府!以平原、河东、弘农、河内数郡为基,由征北将军徐晃担任统领!”
“末将领命!”
“其二,淮南府!以淮南、徐州为基,由镇东将军、徐州牧臧霸担任统领!”
此言一出,甘宁等人虽有些不忿,但想到臧霸的徐州牧之位以及那场泗水之誓,也只能默认,他们都知道,这是陛下收拢人心的帝王之术。
“其三,安西府!以凉州为基,由卫将军马超担任统领,掌西域诸事!”
至此,关内、河南、河北、山南、江南、岭南、安南、安北,再加上新设的河东、淮南、安西三府,合计十一府,构成了大汉王朝最高级别的军事构架。
封赏完毕,刘瑁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伸手指点江山,一股睥睨天下的雄主气魄,油然而生。
“诸位爱卿!如今曹丕虽被贬为燕王,龟缩幽平,但其心不死,我等当厉兵秣马,休养生息,消化疆土,安抚民心。待国力充盈,朕必将再举王师,彻底扫平幽燕,一统天下!”
“扫平幽燕,一统天下!”
殿内,群情激昂,山呼之声,直冲云霄,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龙旗插遍神州的那一天。
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