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保守秘密(1/1)

他们入城以后便各自分别。

陆晏清与贺靖川回到了各自府邸。

楚溪耀与沈卿尘也一起回了沈卿尘的住处。

凌烟和萧穆尧则暗中悄然回了皇宫。

回到皇宫之后,萧穆尧第一时间便烧了那道立湘王为帝的圣旨。

如今他平安归来,这份圣旨自然只能湮灭殆尽。

等到眼看着这道圣旨化为灰烬之后。

两人便分别向“萧穆尧”与慕风了解了一下这段时间朝堂内外所有的事情与消息。

当得知丽贵太妃病逝时,两人虽已经有所心理准备,还是心中有些难过。

鼻腔酸涩,却用力咽下那股悲戚,继续了解其他事情。

在两人口中,他们得知百官对此都没有丝毫怀疑。

他们每隔几天都要来看望一下萧穆尧。

但“萧穆尧”却一点破绽都没有露出。

除了百官,湘王这段时间监国也没有出现什么岔子。

他本身就能力出众,再加上如今的百官大多皆是衷心耿耿为国为民之人,所以也没有出现什么龃龉矛盾之类。

前朝一切安稳。

至于后宫,除了丽贵太妃病逝以外,也都没有出现什么其他事宜。

因为百官每次来探望“萧穆尧”时,有着君臣礼仪,所以一直相隔稍远。

但太后不一样。

她可以非常亲近萧穆尧。

再加上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自己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所以萧穆尧便提前做了准备。

他告知了八公主,说他惹了凌烟生气,导致凌烟离京,所以他想前去将她追回。

八公主一听,立刻便催促着让他前去,一定要将嫂嫂寻回。

至于母后那里,有她在不用担心。

于是等萧穆尧出京后,八公主便非常体贴地跟太后说明。

说她年纪大了,又刚刚才大病初愈。

知道她担心兄长,不如就由她代替母后每日去看望兄长。

太后非常欣慰与高兴女儿贴心。

但她还是放心不下自家儿子,有些犹豫。

但随即便收到自家皇儿口谕。

说他需要安静休养,不宜太多人打扰。

母后若放心不下,就让皇妹隔三差五去看望即可,不必劳烦母后如此劳累。

太后听闻后这才偃息旗鼓。

这段时间便一直都没有怀疑。

但其实即便萧穆尧不告知八公主此事,八公主也能猜到这其中肯定有内情。

之后也一定能发现如今在皇宫中的这个“兄长”是假的。

毕竟她怎么可能连自己的亲哥哥都认不出呢?

不仅是她,凌烟的其她几个姐妹也心知肚明。

一是她们清楚凌烟身体非常健康。

所以又怎么可能会因为只是劳累一些就如此病重。

再加上之后六哥/陛下也这么巧合地遭遇刺杀需要休养。

很难不让她们觉得定是两人悄悄出京了。

虽然不清楚他们为何在此时出京。

但是她们都知道此事兹事体大,自然便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也不去探寻他们出京目的为何。

所以此事便一直非常隐秘,就连湘王都不清楚。

…………

晨曦初破,第一缕光仿若利刃,划开夜幕厚重帷幔,洒落在巍峨皇宫的金顶朱墙之上。

钟磬之声悠悠回荡,恰似古乐鸣奏,催醒这沉睡一夜的宫廷。

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进入大殿,衣袂摩挲声、靴履踏地声交织一片。

众人迈入殿门,抬眸间,只见龙椅之上,陛下正襟危坐。

身姿挺拔如松,面庞虽历经风霜,却透着大病初愈后的康健光晕。

双眸深邃有神,恰似寒夜星辰,熠熠生辉。

刹那间,朝堂仿若炸开了锅。

喜悦如同春日惊雷,震醒每一处沉闷角落。

许多大臣激动得胡须乱颤,眼眶泛红,以袖拭泪。

喃喃道:“陛下痊愈,实乃天佑我朝,社稷之福啊!”

众人都难掩兴奋,交头接耳。

私语间满是庆幸与欣喜,平日的持重规矩都抛却脑后。

随后便纷纷整衣敛容,躬身下拜。

齐呼:“陛下万安,圣体安康,臣等喜不自胜!”

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大殿。

震得殿梁之上的雕龙似都要抖擞精神、腾飞九霄。

满朝上下尽是劫后逢生,重迎主心骨的欣然之景。

萧穆尧高坐龙椅,见此双手微抬。

宽大的袍袖随之拂动,仿若携着清风,朗声道:“众卿平身。”

声音沉稳,透着久别朝堂的威严,又含着大病初愈的几分温煦。

百官闻声,整齐躬身而起。

皆抬眸望向御座,目光满是尊崇与期待。

萧穆尧环视朝堂,神色平和,缓声而言:“朕卧病修养之际,朝堂诸事未辍,诸卿各司其职、殚精竭虑,实乃辛苦有加,然其间最为劳心费力者,当属湘王。”

言至此处,他目光落于湘王身上,满含诚挚谢意:“王叔秉持公心,监国理政,朕在此,衷心多谢王叔这段时日的付出,王叔着实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湘王闻罢,忙抢前一步,身形微躬,双手抱拳。

头亦深深垂下,连声道:“陛下谬赞,臣万不敢当!陛下既以信任相托,臣身为宗室,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本就是分内之事,当此之时,唯有肝脑涂地,倾尽所能,维系朝堂运转、江山安稳,岂敢有半分懈怠、一丝居功?所幸陛下圣体康复,实乃万民之幸、江山之幸,臣此后仍愿为陛下、为社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言辞恳切,掷地有声,脸上也满是赤诚忠心。

朝堂之上,群臣颔首赞同。

暖煦氛围仿若春日暖阳,融融包裹着这满朝君臣,祥和之气弥漫每一寸砖石。

接下来,早朝如常继续。

群臣奏事,你来我往。

萧穆尧于龙椅之上,凝神静听,时而颔首允准,时而蹙眉沉思,应对裁决,尽显帝王睿智沉稳。

待诸事议定,萧穆尧身姿微微前倾,目光环视朝堂,声若洪钟:“朕幸得痊愈,重回朝堂,且皇后凤体亦已康复,此乃天佑我朝、双喜临门,国之大本,在祀与戎,朕之登基大典与皇后封后大典,关乎国祚绵延、社稷昌盛,不宜再迁延耽搁。”

言罢,他看向阶下钦天监监正,神色庄重:“着钦天监即刻悉心测算,寻出最近吉日,以筹备大典。”

钦天监监正闻言赶忙出列,跪地叩首,手中笏板高举,朗声道:“陛下,经臣推演,半月之后,诸象皆吉,天地灵气汇聚,正宜举行登基封后大典,必可保我朝辉煌永续,盛世恒昌。”

语毕,大殿中一片低声议论,群臣面上皆现欣喜之色。

似已预见那大典之上,冕旒璀璨、钟鼓齐鸣的盛大景象。

憧憬着王朝新篇就此开启,祥瑞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