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为众人抱薪拾火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三)(1/1)

楚国国都,皇城内,楚庄王推开怀中的妃子,抬手唤来青铜古镜,嘴角弯起得意的弧度道:“好,最后的儒家弟子,寡人准许你的请求。”

子舆躬身拱手行礼,浑身颤抖着,声音嘶哑道:“臣,谢王恩!”

“请王,将涿鹿平原之战,投影到整个人间界。”

楚庄王随意的将青铜古镜打入高空,一道白光顺着天穹上的金色浩然之风流转整个人间界,青铜古镜内的投影,便笼罩住整个人间界。

“此举,其余诸国,必然不允,做好拦截诸国的准备,百家之人代表,全部拒见。”

“投影之内,寡人已经抹去我楚国的人马,其余诸国丑恶的面孔暴露天下,我楚国却没有,那些愚蠢的贱民,便会大量流入我楚国。”

“加上,最后一个儒家弟子在我楚国,其余诸国百家,正好来阻止投影,便可以对外声张我楚国在保护,对世人有大恩的最后儒家弟子。”

“世人便会更加自发的卖命,介时,发展军队,宣称对诸国的罪恶讨伐,他们会心肝情愿的冲在最前面。“

“呵呵,不过为寡人做嫁衣。”楚庄王对殿下大臣们道。

“诸位大臣,快快布置下去,就等这风吹起了。”

大臣们迅速的行动起来,子舆跪坐在那里愣住一动不动,楚庄王饮下一杯美酒,笑道:“届时,你是最大的功臣,子舆。”

子舆身子一颤,内心纷乱,最是无情帝王家,原来如此吗?怪不得要帮我,怪不得只要我效忠十年,原来是有把握十年一统天下。

呵呵,我还是愚钝啊,辜负了老师们了,不过天下人会对你们,对儒家该有的,都不会被楚庄王夺走,弟子会守好这一切的。

……

涿鹿平原上的大战,被投影到人间界各个城池上方,吸引了小巷子里等死的人、大街上满目无神的人,高高在上的人,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抬起头来观看投影。

投影中,弈秋胜天半子,一命入局,神之一手,拦截兵圣,墨家魁首,曾子一对杀猪刀,砍得鬼谷、姬无道、白小明三人不得前进半步。

子渊一人,守在云篆小字面前,与法家韩非的交谈,也传遍了人间界。

……

涿鹿平原,颜子渊身周的那一树梅花,瓣瓣飘零,几乎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金色的兰花也渐渐枯萎,子渊身上的金色也暗淡下来。

韩非手中法剑再斩,梅花树上的花瓣彻底落光,廉颇手中的荆条抽来,魏无贤吹出一道赤色匹练火光,兰花被荆条抽碎,火光湮灭为灰烬。

环佩生兰,冷雪傲梅,子渊的两大浩然正气化物被破去,受到反噬,身上也不断的溢出鲜血飘散空中。

“你已是强弩之末了,你的师兄弟也已经到达极限,儒家即将从百家之中除名,这也是你们想要的吗?”

“呵,夫子成功了,对这个世界有改变吗?没有!那些贱民,只会躲在角落里等死!”

韩非讥讽道:“你们儒家,不过如此罢了,还是该说,贱民就是贱民呢,任凭你们怎么努力,他们依旧像老鼠一样,苟延残喘的活着,卑微的无声死去罢了。”

子渊正了正冠冕,吐出一口污血,擦掉嘴角的血,看向身后的云篆小字,微笑道:“君子,敢为天下先!”

“小人焉知君子之心,你们又比世人高等几分?”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子渊正冠整理儒袍,道出了这句话。

子渊抬起手放在身前对着十六字真言做辑行礼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这是夫子教会我们所有人的道理。”

“如今的我,才可以说彻底明白了,弟子受教了,老师。”

随着子渊的这一辑行礼,风吹动起子渊的儒袍一角,点点金光散在从脚底开始飘散,吸入了十六字真言下的八个小字上。

“明真见性,方得本真!”

八个云篆小字,吸收了子渊自身所化的浩然之气,光芒大放,紫霄神雷炸开,逼退想要上前阻止的韩非三人步伐。

最后的七十二圣贤,自身为风,以身死吹起了流转天下的风。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民不聊生,君不见黄河古道边,尸骨无所有,皆被存者食,易子而食为饱腹,低贱于此何吁哉。

时百家有二,一道一儒,道家祖师,老子出关,化胡为佛以安外,儒家夫子,七十二贤并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寻安内之法。

诸侯王惧,百家怒,遂逐鹿平原,围儒欲灭道统,儒家夫子奋勇,折四百余弟子,至秦国,其弟子子路为质,入鲁国,以求一地可息。

不久,子路亡,成肉糜,死时正冠,对秦国而亡,乃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夫子怒,欲取回子路冠冕,战鲁国,百家列国围之,死战,悟十六字真言,乃化道。

儒家,唯于七名弟子,世道启智,现状未改,愈发严遂。

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

夫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七十二圣贤,最后七人,为世人再开先河,二次于涿鹿平原,十六字真言下,刻字明真见性,方得本真。

为唤醒世人真我之心,死绝,亚圣孟子不忍老师无声无息之死,入楚,换世人知真相。

金色琉璃满人间,浩然之风吹春生!

世人明悟: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遂反!

迎天意,揣利害,不如私己!

理无常事,事无常非。

后又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穷不失意,达不离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后世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夫子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史记《春秋战国传儒家篇》